共23题,约5600字。
江苏省苏州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初考试
高二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将正确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直接做在答案专页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估量 训诂 禁锢 死有余辜 沽名钓誉
B、修葺 雪霁 休憩 锲而不舍 雕栏玉砌
C、阑珊 山峦 波澜 衣衫褴褛 五彩斑斓
D、遐想 狡黠 辖制 目不暇接 白壁无瑕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寒暄 戴高帽 苍劲有力 残羹冷炙
B、焦燥 破天荒 沸反盈天 宽洪大量
C、孱头 炒鱿鱼 蜂涌而至 安然无恙
D、磨砺 砍大山 礼上往来 察言观色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各地的“追梦人”前赴后继地来到深圳,在这片创业的热土上,构建着自己理想的大厦。
B、一些不法商贩将过期食品改头换面之后继续出售,对于这种影响市民健康的行为我们必须狠狠打击。
C、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但百余年来,许多人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不得不离乡背井,远渡重洋。
D、远处传来的歌声,让他出神入化,他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中,想起了家乡的山山水水、童年的点点滴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WTO的开放性,使中国企业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融入全球市场;使政府对企业的直接保护体系让位于与世贸组织规则符合的间接保护体系。
B、虽然美国在对伊拉克动武之后没有打算对伊朗动武,但是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声尔保留通过军事手段防止伊朗发展核武器。
C、在讲解蔡元培先生的“造就学生的完全人格”的办学宗旨时,我对我们这个时代的学生所担负的使命感、责任感有了很大的感触。
D、这次奥运会会徽设计的应征者大多以专业人士为主,他们既有敬业精神,又有创新意识,因此,应征作品总体质量非常高。
二、(8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热力学的两个定律可以用一个简短的句子表述:宇宙的能量总和是个常数,总的熵是不断增加的。显然,能量守恒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守恒,是运动的结果——能量虽然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但它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人们力所能及的只是实现这个转化。这就是说,世间万物的形态、结构和运动都不过是能量的不同聚集与转化形式的具体表现而己。
烧掉一块煤,它的能量虽然没有消失,但却经过转化随着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逸散了。我们再也不能把同一块煤重新烧一次来作同样的功了。我们损失了能在将来作某种功的一定能量。这就是所谓的熵。1868年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提出了“熵”这一名称,以此作为不能再被转化作功的能量的总和的测量单位。
河水下落时可驱动水轮发电,这时它的能量状态是“有效的”;当它下落在水平面上成为没有势能的“死水”时,其能量状态则是“无效的”。人们不希望熵的增加,但又必须正视难以遏制的一定的能量被转化成了不能再作功的无效能量的事实,也就是产生污染(即熵)的事实。耗散的能量就是污染(而许多人以为污染是生产的副产品)。熵的定律告诉我们,能量只能不断地沿着一个方向——即耗散的方向——转化。从理论上说,熵总是趋向最大的量,地球的有效能量会告罄(也称之为“热寂”)。但现在不是悲哀的时候,科学预示着:宇宙中属于人类的不只是一颗星球。
5、根据文意,对“宇宙的能量总和是个常数,熵是不断增加的”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能量守恒是运动的结果,而在运动的过程中转化的能量是不断增加的。
B、能量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但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C、能量守恒,但它的不同聚集与转化形式造成了世间万物不同的形态、结构和运动。
D、能量守恒,但能量可以转化,并且只能不断地沿着耗散的方向转化。
6、根据文意,对“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熵是不能再被转化作功的能量的总和和测量单位。
B、熵可以表示能在将来作某种功的一种能量。
C、熵就是耗散的能量,耗散的能量就是污染。
D、熵是不能再作功的无效能量。
7、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量可以表现为“有效的”和“无效的”两种状态,它们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并互相转化。
B、河水下落,它的能量没有消失,由势能转化成为驱动水轮发电的动能。
C、同样的河水不能重新下落一次来作同样的功,因为它损失了作功的一定能量。
D、河水下落,它的能量状态从“有效的”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