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00字。
指南录后序
教学目标:
1.了解序言的写法。
2.认知、识记某些实词的形、音、义,理解有关的几个虚词和“……为……所……”格式在文中的用法。
3.理解本文在叙述中间用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作用,及长短句、排比句、对偶句交错使用的表达效果。
4.通过辩论理解文天祥以死报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1.认知、识记某些实词的形、音、义,理解有关的几个虚词和“……为……所……”格式在文中的用法。
2.辩论理解文天祥以死报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第四段
教学过程:
导入:
我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通过考试曾出现过许多进士、状元,随着时间流逝,这些堪称人物的名字早已被世人淡忘了,但有一个人物却不是因为他曾经是状元而被人们熟记,而是因为他凛然的正气和忠贞的爱国精神而留传千古,这个人物就是文天祥。
我们在初中第六册的古代诗歌中曾学过他的一首七言律诗,有谁还记得这首诗的篇名和名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的诗歌,特别是他后期的诗歌,大多是叙述他抗元的战斗经历和表达他以死报国的决心,今天我们要讲读的这篇课文就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写的一篇序言。
1.初读课文,给全文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记叙部分);
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说明部分)。
2.实词
会使辙交驰:使,使者。名词。
奉使往来:使,使命。名词。
意使遇哨:使,假使。连词。
使北营:使,出使。动词。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谓……为……”,“说……是……”。
3.虚词:
莫知计所出:莫,在句中用作不定代词,充当主语,相当于“没有人”;所,在句中用作助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名词性短语。全句译为:谁都想不出办法来。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所字结构,后面有名词“舍”(或名词性结构),则此“所”字结构起定语作用。
为巡船所物色:“为”和“所”相呼应,表示被动。为巡徼所陵迫死:同上。
4.讲读第1自然段。
(1)提问:文天祥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出使北营的?
明确:是在“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当时元兵已迫近国都门外,出战、坚守、迁都全都来不及实施)的严重形势下出使北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