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测试卷(12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高中历史必修1:同步测试卷(12份打包,Word版,含解析)
高中同步测试卷·北师大历史必修1:高中同步测试卷(一)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同步测试卷·北师大历史必修1:高中同步测试卷(二)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同步测试卷·北师大历史必修1:高中同步测试卷(九)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同步测试卷·北师大历史必修1:高中同步测试卷(六)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同步测试卷·北师大历史必修1:高中同步测试卷(七)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同步测试卷·北师大历史必修1:高中同步测试卷(三)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同步测试卷·北师大历史必修1:高中同步测试卷(十)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同步测试卷·北师大历史必修1: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二)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同步测试卷·北师大历史必修1: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一)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同步测试卷·北师大历史必修1:高中同步测试卷(四)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同步测试卷·北师大历史必修1:高中同步测试卷(五)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同步测试卷(二)
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在有关该现象的战争结束后,西方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3.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 )
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 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某檄文写道:“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全输之倭奴。”该檄文与下列哪次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的结局有关(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
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B.从中国掠走大量贵金属
C.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D.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6.义和团运动期间,《中外日报》一篇文章说:“夫中国外交之起,出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对外通商)。其间丧权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条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君臣民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以下令逐客(驱逐外国人)为最快人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可取)。”该材料不能表明的是( )
A.作者正确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的原因
B.义和团斗争方式不当
C.义和团反抗侵略的精神值得赞扬
D.作者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7.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以庚子失败为界,此前“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国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
B.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人们彻底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
D.义和团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
8.“东亚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葆。”这段歌词创作的背景是( )
A.洋务运动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
B.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北伐军进军长江流域,胜利在望
D.一战结束,中国成为战胜国
9.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而全面的是( )
①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②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③防止临时大总统专权是本法应有之意 ④具有反对封建高中同步测试卷(二)
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在有关该现象的战争结束后,西方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3.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 )
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 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某檄文写道:“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全输之倭奴。”该檄文与下列哪次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的结局有关(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
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B.从中国掠走大量贵金属
C.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D.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6.义和团运动期间,《中外日报》一篇文章说:“夫中国外交之起,出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对外通商)。其间丧权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条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君臣民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以下令逐客(驱逐外国人)为最快人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可取)。”该材料不能表明的是( )
A.作者正确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的原因
B.义和团斗争方式不当
C.义和团反抗侵略的精神值得赞扬
D.作者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7.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以庚子失败为界,此前“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国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
B.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人们彻底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
D.义和团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
8.“东亚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葆。”这段歌词创作的背景是( )
A.洋务运动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
B.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北伐军进军长江流域,胜利在望
D.一战结束,中国成为战胜国
9.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而全面的是( )
①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②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③防止临时大总统专权是本法应有之意 ④具有反对封建高中同步测试卷(六)
期中检测卷(B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诗经》载:“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说明( )
①分封制出现 ②周王拥有最高的土地所有权
③周朝实行严格的宗法制 ④周王确立了权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与分封制相比,其主要特点是( )
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②官职世袭 ③确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 ④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一书中指出:(汉代)最基层的官吏要把诏书抄写在乡亭的墙壁上,后来改为书写在木板上,或直接以“扁书”(成编的简册)悬挂在市里乡亭。这种现象说明汉朝时( )
A.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
B.皇帝直接对人民进行统治
C.基层官吏直接对皇帝负责
D.皇帝通过政令的贯彻来控制地方
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好,宋代就太差了。”宋代地方行政“太差”的根源在于( )
A.一切大权尽归中央,造成地方贫弱
B.地方机构重叠,提高了官员的积极性
C.地方官贪污腐化,加剧了社会矛盾
D.地方权力膨胀,中央对地方失控
5.某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这种制度是指 ( )
A.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度 B.唐代三省制
C.元代行省制度 D.明代的内阁制度
6.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
7.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8.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察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9.梁启超称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