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全科试题(解析版)(5科5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 高二全科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25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8/5 15:09:1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
  鸡为什么叫“鸡”?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鸡”条引南唐人徐核的话称:“鸡者稽也,能稽时也。”鸡守时且鸣叫准时,鸡鸣了天就快亮了,由此,古人送给鸡不少美称: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
  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鸡这一习性,对农耕时代的古人具有重要意义。《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女曰鸡鸣……”,妻子说鸡打鸣了,赶紧起来干活吧。可见,先秦时人们已开始利用鸡鸣来安排作息了。国君也以“鸡鸣”为时间节点安排作息。《诗经》中的《鸡鸣》就有贤妃提醒国君早朝:“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周朝还专设“鸡人”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宫廷中负责打更报时的人被称为“鸡人”。但古人认为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会有“鸡祸”。在古代,女人干政或主政,常被称作“牝鸡司晨”。《汉书•五行志》引《易传》的话:“妇人专政,国不静;牝鸡雄鸣,主不荣。”
  古人还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字画。《晋书•祖逖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4分,共7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13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4~1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如图所示,红蜡块能在玻璃管的水中匀速上升.若红蜡块在A点匀速上升的同时,使玻璃管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红蜡块实际运动的轨迹是图中的
  A. 直线P
  B. 曲线Q
  C. 曲线R
  D. 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红蜡块在竖直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合速度的方向与合加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做曲线运动.根据轨迹夹在速度方向与合力方向之间,合力的方向大致指向轨迹凹的一向,知轨迹可能为曲线Q.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考点:运动的合成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会根据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物体做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以及知道轨迹夹在速度方向与合力方向之间,合力的方向大
  济南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文科)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 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他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据此可知,“差序格局”(  )
  A. 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    B. 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
  C. 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    D. 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父子、兄弟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宗法等级制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深远,这种制度根深蒂固,不利于社会转型和社会结构的更新,故C选项正确;儒家三纲五常思想形成于汉代董仲舒新儒学,而宗法等级制度在周代已经存在,故A选项错误;先秦血缘政治已经被秦朝后的官僚政治所取代,故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差序格局”是社会等级的基础,故D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差序格局”的含义,需要结合材料具体信息,例如: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宗法等级制度不利于社会转型和社会结构的更新的结论,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济南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化学试题(理科)
  一、选择题
  1. 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B.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C. 《本草纲目》记载的“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的实验方法可用来分离乙酸和乙醇
  D. “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了丹砂”,该过程发生了分解、化合、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A
  【解析】A.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为萃取过程,为物理变化,故A错误;B.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C.“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设计蒸馏的办法,蒸馏的办法可用来分离乙酸和乙醇,故C正确;D.根据题意,丹砂(HgS)烧之成水银---即红色的硫化汞(即丹砂)在空气中灼烧有汞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gS Hg+S,此反应为化合反应;汞和硫在一起又生成硫化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g+S═HgS,此反应为分解反应;两过程中均存在化合价变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答案为A。
  2. 下列物质中不能由化合反应生成的物质是(     )
  济南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地理试题(文科)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1. 下图阴影部分代表黑夜,此时北京时间是
  A. 2时    B. 4时    C. 8时    D. 10时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此时,150°E为东八区,为12点,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为10点,选D。
  【名师点睛】时差计算小窍门:先求出时区差,时区每差一个,时间相差一小时,再根据同性质时区相减,反性质时区时区数相加的方法算出时区差,再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即可。
  我国某校地理小组测得每天11:30旗杆影长最短。该小组利用连续五天的测量数据绘制了如下学校旗杆每天最短影长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 该时段最可能接近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