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50字。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
――论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第七中学 刘瑛
关于阅读教学,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认真反复地阅读这一段话,我深感这一段话讲得很好,讲到了阅读教学的根本上,是医治阅读教学存在的种种弊端、困惑的一剂良药。
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最大最普遍的问题正是“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我们总认为教师是教学生的,是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学生年龄小,理解力低弱,需要教师对他们讲解,不然他们就不懂。于是,教师在课堂上总是滔滔不绝,讲个不停。
仔细想一下,难道教师对一篇课文的分析理解就是正确的、到位的?往往不是。教师对一篇课文的分析理解常常也是有限的,甚至也常出偏颇,教师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也是一个逐渐全面、逐渐深入的过程。这本是正常的事情,因为阅读理解永远是相对的,永远是一个不断前进深入的过程。所以,语文教师不能认为自己对一篇课文的分析理解就是正确的,就是标准的、惟一的答案,不能把教师的分析理解作为全班学生的统一认识,从面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样会阻止学生的独立思考,干扰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句话很重要、很中肯。实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师就不能高高在上,不能以先知先觉自居,不能以一贯正确自居,不能总是让学生听教师的讲解和答案。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阅读课文,给学生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能反复地、充分地阅读,让学生有时间思考,让学生能够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