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90个字。
新课标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浅谈
景新实验中学 汪正跃
历年来,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作文教学脱离学生实际,很多学生一提作文就头疼,很多老师也将作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批改视为畏途,作文教学老是走不出“少、慢、差、费”的怪圈,学生不欢迎、家长不满意、社会有意见,老师有怨气。而新课标的颁布实施,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途径,使作文教学出现了新的转机。
实践表明,任何一种教学要求或教学目的,只有内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而不是教育者的一厢情愿,才有可能真正被学生接受,才有可能真正达到教育目的。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只有当作文教学真正走入学生生活,成为学生表达自我,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内在需要,而不仅仅是外部压力时,学生才会真正做到自觉自愿,才会真正做到主动探索,不断努力进取。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作为语文重要实践活动之一的作文教学,毫无疑问应该遵循这一原则,即作文必须坚持生活化和实践性。
1、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绝非别处,只有在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