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ppt55(6份打包)
- 资源简介:
《第12课 卖油翁》教案+课件+教学反思+素材 (6份打包)
4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第12课 卖油翁》朗读.wmv
4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第12课 卖油翁》课件(1).ppt
4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第12课 卖油翁》课件(2).ppt
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第12课 卖油翁》教案.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第12课 卖油翁》教学反思.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第12课 卖油翁》说课稿.doc
12 卖油翁
课题 卖油翁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先介绍人物后叙事的记叙方法。
2.了解“之”字在课文中的指代对象。掌握“善、矜、睨、颔、忿”5个字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感悟作者以“小故事”述“大道理”的独特艺术手法。
2.初步学会利用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熟能生巧”这个道理,并在学习中勤学苦练。
2.养成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
课
前
预
习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他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是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成就卓著的作家。他团结和培养了许多著名的作者,领导了北宋时期著名的诗文革新运动。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归田录》卷一(中华书局1981年版)。有删节。题目是编者加的。宋英宗诒平四年(1067年),欧阳修再次遭蜚语中伤,自请外任,《归田录》便是作者在出知亳州时所作。
读准字音
重点实词 善:擅长,善于。以此:因此。
自矜:自夸。矜,夸耀。
尝:曾经。释:放下。立:站立。
睨:斜着眼睛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颔:点,头。
忿然:气愤的样子。
沥:下滴。
因:接着。
……
《卖油翁》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卖油翁》。我的说课内容主要包括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
一、教材分析:我针对教材从教学目标、地位和作用、重点难点三个方面来分析。
1.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特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说明】根据《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的学生必须学会“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因此我设置了这一目标.
过程与方法:根据自己的理解复述课文。
【说明】著名教育家吕叔湘曾说过:“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语文学科的任务之一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设置这一目标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懂得熟能生巧的道理。
【说明】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这一目标的设置正好实现语文教学的这一作用.
2.地位和作用:《卖油翁》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篇幅不长,但故事生动,通过记叙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和卖油翁酌油的事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由于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学好这篇课文,对培养学生戒骄戒躁,保持谦虚谨慎的生活作风,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有着积极的意义。
3.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懂得熟能生巧的道理。
难点:理解词义、句义,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说明】这篇文章篇幅短小,但人物形象非常鲜明,而人物形象则是通过一些关键词如矜、睨、颔、笑等表现出来的。
二、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也称作“五步教学法”,主要的教学步骤是:“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