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ppt55(2份)
- 资源简介:
共28张,另有教案。
教学课题:2、一面 (阿累)
备课组:初一备课组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金胜华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刻画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2、学习鲁迅同情、爱护劳苦大众,和工农站在一起的崇高精神和坚定立场,激励学生以鲁迅为榜样,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难点:
通过“‘一面’的印象的分析,加深对‘一面’的力量”的理解。即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方法:
自学、互动交流
课时分配: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文中的一些字词,理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献身革命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感受鲁迅献身革命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过一面之交的朋友吗?他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可以用词语,也可以用几句话概括)。售票员阿累和鲁迅也是一面之交,但这一面却让阿累终生难忘,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阿累的《一面》。去解开这个谜。
1、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同学们,对于这篇文章的作者阿累,你们了解吗?把你知道的课前搜集的资料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好吗?
(学生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①本文写的主要人物是鲁迅。鲁迅,生于1881年,1936年10月19日去世,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本文写于1936年10月,鲁迅逝世的当月。
②本文的作者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30年代在上海学习、当售票员,后加入共产党,参加过罢工,1936年后从事写作和翻译。解放后,曾任湖南大学校长。
2、同学们讲得真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与阿累有过一面之交的鲁迅吧。对于鲁迅,我们以前曾学过有关他的文章,你还记得吗?你知道他的为人吗?
(学生介绍鲁迅并谈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