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实验中学2016学年(下)高二级期中考试全科试题(9科10份,含听力)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全科试卷 / 高二全科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mp3
  • 资源大小: 7.25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4/25 6:50:5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doc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doc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doc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doc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卷.doc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文)试卷.doc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doc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doc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听力.mp3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doc

  广东实验中学2016学年(下)高二级期中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选择题要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美学所讲的“意象说”主张“美在意象”:美在“象”外之“意”,言外之情。任何一件美的作品,其本身或为声色,或为言词,都是有“象”(“在场的东西”)的。能体悟到“象外之意”“词外之情”,就是一种美感。此种美不只是低层次的感性美,而是深层次的意境美、精神美。
  为什么要深入到象外,才能达到此种美的境界呢?“意象说”没有做论证。我认为原因就在于,任何一件美的作品,都是作品背后无尽的联系之网的结晶。这背后无尽的联系之网,说得通俗具体一点,就是指形成作品本身的背后的人和事物、社会历史背景等。我们对一件作品的欣赏,不过是把凝聚在作品这一点“在场的东西”中无尽的内涵(“不在场的东西”)展现在想象中,点点滴滴地加以玩味;不过是回归到形成作品的母源,从母源中,我们对作品获得了一种“原来如此”的醒悟,从而产生了一种“美的愉悦”“美的享受”。这种愉悦和享受不是感官的娱乐或感性的满足,而是精神上的满足,思想上的满足。
  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为什么能引起美感?“山河在”是在场的东西,但形成此“在”之背后的东西,则是什么都“不在”。正是这什么都“不在”构成这“在”的内涵(此即司马光的解读:“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我们欣赏这诗句时,就回归到这“在”的母源——什么都“不在”,自然倍感凄凉。但这里的凄凉决非现实生活中的凄凉可以比拟,它是审美意义下的凄凉,它超越了现实生活中凄凉的现实性,给欣赏者引发了一种对“在”的内涵的醒悟,这种醒悟就是审美的愉悦感,给人以“美的享受”。观赏者正是从这一回归中获得了某种醒悟,从而也得到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满足。
  我们经常爱用“玩味无穷”这样的字眼来形容我们对一件优秀作品的欣赏。“玩味”之所以能达到“无穷”的地步,其根源就在于隐藏在作品背后“不在场的东西”是“无穷的”。王维的诗“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穷则通”的理何在?字面上没有回答。但“渔歌入浦深”一句把我们引向了对王维人生的无穷回想和感叹。王维的另外两句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引发我们想起人生的起伏高低,醒悟到人在低处(“水穷处”)时能“看”到高处(“云起时”),这就是“穷通理”。“渔歌入浦深”一语让我们进入了一个无穷“深”的意境,不也就让我们“通”达了吗!苏轼评王维的诗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画,着墨无多,他的诗,言辞精炼,但其所表达的诗情画意却是无尽的。“言有尽而意无穷”,最能表示王维诗画之令人“玩味无穷”的特点,在中国古典文艺中可以说得上是最突出的。当然,“玩味无穷”之味短或味长,这不仅决定于作品本身水平之高低,也决定于鉴赏者的文学修养之深浅。审美意识,原是作者与读者融合为一的产物。
  (选自张世英《美是“玩味无穷”的精神愉悦》,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意象说”认为“象”本身并不美,而美应是突破了声色、言词等的局限,表现在“象外之意”“词外之情”。
  B.“意象说”揭示了美的深层内涵,这种深层内涵指的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满足和愉悦,需要我们从美的作品的背后去想象和玩味。
  C.现实生活中的“凄凉”与审美意义下的“凄凉”并不等同,它们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是否能引发欣赏者一种对“在”的内涵的醒悟。D.令人“玩味无穷”的美的作品一定有着无尽的内涵(“不在场的东西”),但也要有一定艺术素养的读者观众才能体味其中的韵味。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要读出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美感,就一定要明白诗句中“在场的东西”和诗句外“不在场的东西”,而后者才是最重要的。
  B.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两句诗中,“山河在”与“草木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明了此时“无人”的凄凉、“国破”的悲怆。
  C.王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这两句诗中,“渔歌入浦”是“在场的东西”,我们要玩味其中的美,就一定要看到王维的“穷通”之理。
  D.中国古典文艺中,能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最突出的就应算是王维的诗画,他的诗和画都是用有限的笔墨体现出了无限的诗情画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欣赏任何一件美的作品,都要理解作品背后的人和事物、社会历史背景等,失去了这种背后无尽的联系之网,作品的美也就无从谈起了。
  B.我们对艺术作品的美的欣赏,都是一个从“象”到“象外”的深入过程,都是一个从感官娱乐、感性满足到精神上、思想上满足的过程。
  C.所有“象”的母源的内涵都是无穷无尽的,我们能否回归到母源,决定了我们能否拥有无穷的“玩味”,因此对“母源”的醒悟非常重要。
  D.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及其对现实人生的理解和思考,他的创作能否以小见大、反映出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这些都影响了其作品的美感。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鲍勃•迪伦:迷人之谜      柏琳鲍勃•迪伦是谁?
  1985年,电影导演斯科特•科恩采访鲍勃•迪伦时这样描述他:桂冠诗人,身穿摩托夹克的先知,神秘的游民,衣衫褴褛的拿破仑,一个犹太人,一个基督徒,无数的矛盾集合体。完全不为人所知,像一块滚石。他曾经被分析、定级、分类,钉在十字架上,定义、剖析、调查、检验、拒绝;但是从来没有被弄明白过。
  1941年5月24日,迪伦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