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ppt45
- 资源简介: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案.docx
课件.ppt
课件共26张,教案约3280字。
•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2、能力目标:
正确理解和区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和贵族政治的概念;
构建本课知识结构框架;
正确评价秦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秦朝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秦始皇对古代历史发展的一大贡献;
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创新,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并奠定了中国此后2000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秦朝的统一;秦中央集权制度及其影响
难点:掌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和贵族政治的概念;正确评价秦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秦始皇内容,回顾秦始皇的主要历史功绩在于实现统一和制度创新,导入复习内容。
复习课教学:
一、秦朝的统一:
该部分内容在于分析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经过和影响。
处理方法:问题探究一
新浪文化读书频道在2010年4月25日发表了一篇《秦始皇统一六国是捡了个现成便宜》的文章。文章认为嬴政即位时,统一已经是大势所趋,他在位时期完成统一不过是捡了个现成便宜。运用所学知识,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观点?
通过学生讨论,达成共识:秦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结果。其必然性包括: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经济发展需要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战乱纷争,人们渴望统一;经过商鞅变法的秦国不断强大。同时强调嬴政的个人因素:雄才大略。
对于经过,强调时间:公元前221年实现统一。
对于影响,引导学生从背景角度出发,认识秦统一的历史进步性。
二、制度创新:
该部分是本课的主体,即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并由此分析该制度产生的影响。
处理方式:问题探究二,从概念入手实施难点突破
从西周到秦朝,我国政治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明确概念:专制主义:指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在这一制度下,统治者拥有绝对权力或支配力。专制主义多指政治专制,但有时也指经济专制、文化专制等其他方面。政治专制包含君主专制、政党专制等多种形式。
问题分解1、结合专制主义的概念以及所学知识,说明秦始皇是怎样实现“拥有绝对权力”或对权力的“支配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