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10字)
与动物做朋友
——《巩乃斯的马》给我们的启发
广州六中 语文科 区丽英
学情分析:
1.必修3第一单元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单元的活动,旨在使学生了解自然、亲近自然、,从而培养热爱自然、关注自然的美好情感、提高对美的感受力、想象力”;
“通过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和体会感受自然界的生机,领悟生命的意义,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希望在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有所作为。”
“通过对同学间的交流活动,提高口头表达内心感受的能力,把自己对自然事物的感悟写成文章。” ——《语文教师教学参考书必修3》
2.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在第三单元“做个科普使者”的表达交流活动中,表现出对生物的浓厚兴趣,许多演讲的选材都与动物有关。
口头表达的技能上,前次的活动显示:
① 学生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上有较大的困难,部分学生照读材料;
②学生乐于收集材料,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但面对众多的信息,不会把握重点和兴趣点,没能有效利用时间,使到演讲冗长,好的选材却不能有好的效果。
教学对象:高一(13)班
情感目标:1从朗读中感受马的力与美,文字的魅力
2从同学的演讲中了解人与动物相处的现况,互相之间的情感,
体会到“尊重生命,探究生命,珍惜生命”的道理
技能目标:1激发兴趣,扩展知识面,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思考
2意识到书面语言与口头表达语言的区别与转化
3从相互评价中,提高演讲能力
注意:①围绕话题选材②把握听众的兴趣点③有效运用时间
课 型:活动课
形 式:学生演讲和多元评价
教学模式:引导——示范——评价——推广
老师在课前随机选择几个中心发言的学生,明确主题和要求,提醒注意本次演讲的三要素“演讲的选材、趣味性和时间”;课堂上,全班学生围绕课文展开对话题的讨论;在激发兴趣后,重点发言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形式对话题展开深入探讨,教师和同学评论演讲的内容与效果;最后,教师布置作业,将个体的经验推广到全体学生。
具体的教学过程:四个环节
一、课文鉴赏;二、单元话题的展开; 三、学生演讲,多元评价;四、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