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二中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全科试卷(9科10份,含听力)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全科试卷 / 高二全科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mp3
  • 资源大小: 8.25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4/21 20:24:2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10份,含听力)
【全国百强校首发】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首发】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首发】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首发】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首发】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首发】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文)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首发】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首发】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首发】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听力.mp3
【全国百强校首发】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首发】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
  武汉二中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17年04月19日上午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韩愈的《师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就是古代圣贤之道,大致可以概括为“仁义礼智信”,其重要载体就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实质上就是古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师为道存,是韩文之主旨。师对于道的依附关系,韩文言之甚详。然而,道对于师的依附,韩文无说。实质上,师与道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共存共亡,缺一不可。师与道的共存关系,决定了师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极端重要性。
  师与道的共存关系,应该从孔子说起。从史籍中可知,教育体制的建立在古代中国具有久远的历史。传言夏、商、周均有学校,孟子曰:“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此言虽不可确证,但至少周朝开办学校是不可怀疑的。《周礼》关于学校有细致描述,不可能出于杜撰。既有学校,则必然有师。早期为师之人虽不可考,但孔子作为有记载的民间教育的第一位师,也不是横空出世,应该是周朝教育体制的延伸和创新。
  据《周礼》,周朝学校已教授学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孔子作为闻名当时的老师,也不太可能脱离当时的教授内容,后世因此有孔子以“六艺”教学生之说。但《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庄子》亦云孔子治“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六艺”与社会生活技能相关,“六经”则是儒家经典。“六经”是否为孔子所作,后代说法甚多,但是皆不能否认孔子与“六经”的密切关系。与孔子同时或稍后的诸子百家,大多也都开科授徒,聚众讲学,成为硕学名师。最著名者莫过墨子,曾使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可见其规模和影响。而孔子之后,特别是汉代之后的古代中国,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经学,成为学校教育的唯一选项,“四书五经”是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后代经常把师与“经师”混称,表明二者不可分割的关系。
  韩愈把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受业、解惑”,“传道”为首,不仅指出了师的使命,也揭示了师在古代中国极为重要的位置。从古代中国人所供奉的牌位“天地君亲师”,就可以看出师极为崇高的地位。“天地君亲师”是一切人间价值之源起和本根。天地是万物之本,君是国家之本,亲是家族之本,师是“成人”即教养之本。除了天地之外,帝王是政治生活的轴心,父亲是家庭生活的轴心,师是教化的轴心。孔子就是师的代表——“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这三个轴心是安定社会生活的“铁三角”,是古代中国社会稳定结构的基石。
  道统是社会秩序的理论表述,是社会理想和社会价值的集中体现。作为中国大众教育的真正创始人,孔子教育的目的首先在于树立社会政治、道德理想,培养君子人格。从《论语》中的核心观念,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中庸之为德也”“克己复礼为仁”等即可看出,他教育学生的重点是在人生观、价值观及治国安邦的社会理想方面,而不是一般的生产技术(技艺)。对于那些关注耕种稼穑谋生手段之类事情,孔子很不以为然(例如“樊迟问稼”)。孔子的教育理念,奠定了古代中国教育的基本范式,并形成了悠久的传统。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而不是教学生技艺以谋生。这是师与工匠的本质区别。孔子的伟大也正在于此。韩愈所云“师者传道”,正揭示了古代中国教育的本质特征。
  我们不禁设想,倘若没有那些振铎舌耕的师,数千年华夏道统何以承继?源远流长的煌煌学术何以存留?由此可谓:道之所存,亦赖之以师也。
  (摘编自章启群《“师”与中国文化——关于中国教育大战略的一点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中的“道”就是古代圣贤之道,它
  的主要内容就是“仁义礼智信”, 这就是古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B、 《周礼》有关于学校的细致描述,证明周朝开办了学校,这是不可怀疑的。周代学校
  叫“庠”,周朝学校已教授学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C、师在古代中国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因为道与师是相辅相成、共存共亡、缺一
  不可的关系,这与韩愈的观点相反。
  D、孔子作为有记载的民间教育的第一位老师,既使周朝教育体制得以延伸和创新,又验
  证了师与道共存关系的存在与重要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史记》和《庄子》的记载,都表明孔子与“六经”有密切关系,也可以看出孔子不教
  授学生“六艺”,只教授“六经”等儒家经典。
  B、诸子百家大多都开科授徒,聚众讲学,传授各自的学说,墨子曾使孔门“三盈三虚”,
  可见儒家学说在当时并未占统治地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谢家麟:创新是没有终点的旅程
  吴月辉
  2016年2月20日上午8时12分,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谢家麟的生命停止在这一刻,享年96岁。
  2012年,92岁高龄的谢家麟获得了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当被问及数十年学术生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