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34张。含配套教案,约3140字。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课题: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二、授课内容: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从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的概况、皇帝制度的确立、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形成;
(2)理解: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社会的权力中心、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历史插图学习法:利用文物图片,历史专题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
(2)史论结合法:分析史实,从史料中得出结论;
(3)综合归纳法:阅读历史材料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理解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的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作用,逐步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皇帝制度的特征,中央官制的特点。
难点:秦朝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的作用和影响。
六、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
2、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景,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七、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文学作品,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了解这段历史的兴趣。
1、李白《古风》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雄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聘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郦山隈。
2、杜牧《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问:这两篇文学作品中,划线部分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答:秦王嬴政统一六国。
过渡:两部文学作品都反映了秦统一六国的史实,那么统一之后该采取什么制度来治理国家呢?这就是本课所要学习的中央集权制度,先来了解一下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大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