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300字。
生活乃是成文之源,阅读乃是成文之水
成都市青白江区福洪中学 李云凤
关键词:生活 阅读 写作
内容提要: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江河缺乏源头无以入大海,写作缺乏生活无以出佳作,没有生活体验的文人不可能是真正的文人,没有生活体验的文章不可能是好的文章。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是写作的摇篮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是写作的基地,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是写作的熔炉,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是写作的染坊。
阅读是写作的雨水:吸天地之灵气,纳百川之浪花。课内阅读让学生学习他人的写作方法,学习他人对生活的领会、表达,为学生打开知识之窗,更多更美的景观要学生自己去欣赏,去领略。课外阅读重在通过阅读学会“品生活之味”,拓展写作能力。
总之,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雨水,生活、阅读、写作三者结合产生佳作。
著名的特级教师张富说过,语文教学目标的一方面是要帮助学生具有过目入耳能掌握,出口下笔可成章的才能,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里的“下笔可成章”就是指写作。北师大刘锡庆教授甚至说:“高考语文我觉得光考一篇作文就够了。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包括有没有才气、灵气,其实都包含在一篇作文里了。因为它是一个综合的结晶。”可见,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既然如此,作文教学又应该怎样进行训练呢?请看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杜威说过:走出教室一点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选择了一种教育,就选择了一种生活。
事实上,我们的作文教学总是以本为本,与教材寸步不离,学生被禁锢在封闭的远离生活的课堂氛围中,其弊端显而易见。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遵循着激、放、收的教学信条,让学生走进生活,接近自然,踏进图书室,翻阅古典名著,品味世界名篇,咀嚼佳词佳句,积累写作素材,学习谋篇布局,表达真情实感,结果让人惊喜。经过反思,我不禁也找到了一些规律,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不妨写出来与广大同仁商榷。
一、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江河缺乏源头无以入大海,写作缺乏生活无以出佳作。生活是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没有生活体验的文人不可能是真正的文人,没有生活体验的文章不可能是好的文章。古今中外无不如此。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老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我们要抓好作文训练这个“流”就必须抓好生活这个“源”。写作理论告诉我们,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朱熹的《观书有感》中有这样一句:“为有源头活水来”,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