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字,约7800字。 为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2唐宋散文选读月考试题,重视课内外的结合,体现教改新题型。
桂山中学高二级“月月清”自我检测题(2005.12)
语 文
中山市桂山中学 赖晓东
本试卷分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开考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统考号、班座号(三或四位数),写在答卷密封线内。
2.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卷。答卷共4页(7-10页)。
3.语文没有专用答题卡,选择题与其他题目答案都用钢笔或圆珠笔做在答卷中。
第一部分 阅读鉴赏(50分)
一、古诗文阅读鉴赏(共36分)
(一)古诗文默写(6分)
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每组只选一题,共选3个小题。(6分)
(1)①(而) ,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② ,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李密《陈情表》)
(2)①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王勃《滕王阁序》)
②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3)①上计轩辕,下至于兹, ,凡百三十篇。(司马迁《报任安书》)
②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王勃《滕王阁序》)
(二)古诗(文)阅读(8分)
阅读下面苏轼的词和苏辙的散文(节选),然后回答2-3题。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全》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2、苏轼苏辙兄弟都与张偓全(即张怀民,字梦得)是朋友,以上两篇作品是他们同写黄州快哉亭的姊妹篇,都表现了人物共同的精神世界。试结合作品内容简析之。(5分)
3、从虚实手法角度简要分析苏轼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全》的写景特点。(3分)
(三)古文阅读(22分)
4、请用“/”点断画线句。(3分)
齐景公谓子贡曰:“子谁师?”曰:“臣师仲尼。”公曰:“仲尼贤乎?”对曰:“贤。”公曰:“其贤若何?”对曰:“不知也。”公曰:“子知其贤而不知其奚若,可乎?”对曰:“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皆知高高几何皆曰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
断句:今 谓 天 高 无 少 长 愚 智 皆 知 高 高 几 何皆 曰 不 知 也 是 以 知 仲 尼 之 贤 而 不 知 其 奚 若。
5、翻译下面段落中画线的句子(5分)
又常与安道言,每见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虽韩文公不免此累,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欧阳修《与尹师鲁第一书》
(1)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 (2分)
译文:
(2)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 (3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4分)
放鹤亭记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