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26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影响。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不同;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特点及实质的认识。
二汉代儒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罢黜百家的基本史实;知道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思想;理解罢黜百家的目的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根据教科书和对老师所提供言的史料进行解读,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罢黜百家感性认识,理性分析。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给以相应的指导并及时准确的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路的认识,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影响。
2.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特点及实质的认识。
难点:1.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不同;
2.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特点及实质的认识。
教学过程:
【导入】导入
(展示中国民族分布图)同学们,我们常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不仅包括疆域的统一,更重要的是共同的文化认同,民族融合的向心力的形成,今天我们借助“汉代儒学”一课的学习,一起去回顾一代儒学大师——董仲舒,一位千古帝王——汉武帝,是如何塑造民族融合的向心力,完成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最初塑造的。在此之前,我们以时间轴的形式梳理下汉代以前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首先,儒家思想产生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个社会转型时期,也是中国第一个文化繁荣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是因为儒家思想不符合当时社会要求变革,集权的主张,因此不被重用。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帝国的开创者——秦始皇也面临一个全新的历史命题:就是如何让原来的六国人民放弃我是楚国人、齐国人等观念,形成新的统一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从而巩固其统治。我们都知道秦朝以严苛著称的法家思想治理天下。因此在在文化共同体的塑造上采取的政策是——焚书坑儒。
【讲授】新课教学
第一子目:“焚书坑儒”的批判
请大家阅读教材第一子目,思考以下问题:
1、“焚书坑儒”的内容是什么?
3、你认为“焚书坑儒”有没有真正实现人心的统一?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