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ppt4(2份)
- 资源简介:
共28张,教案1540字。课件主要以学生探究性活动为主,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课件.ppt
教案.docx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与解读康德的文章,思考探究:人,打碎外在枷锁就能走向自由吗?进一步养成证据意识,提升解读文本的技巧;
2.通过“试戴墨镜”的活动与“最美妈妈”的故事,思考探究:人,凭借理性就能认识世界认识人吗?学习启蒙先哲们勇于质疑的精神;练习通过表格对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进行归纳总结(课后完成);
3.通过对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理性之路的梳理与什么是“人文主义”的解读,思考探究:人,究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自由的人?尝试将康德倡导的启蒙的真谛外化于行。
学情分析:
知识起点:已完成对《专制下的启蒙》一课的学习;对初中所学的法国大革命几乎已经忘光。
能力起点:已具备一定抽象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探究兴趣:对《大国崛起》的视频较感兴趣;对“人的自由”这一命题十分关切并且乐于探讨、愿意分享。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思考探究:人,究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自由的人?
教学难点:思考探究:人,凭借理性就能认识世界认识人吗?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导入
讲述:1762年,卢梭(1712~1778)出版了《社会契约论》,并提出了:“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设问:为什么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在卢梭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法国,是什么给人的自由戴上了现实的枷锁?
【讲授】讲授新课
【探究一:人,打碎外在的枷锁就能走向自由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与解读康德的文章,引领学生思考探究:人,打碎外在枷锁就能走向自由吗?使学生进一步养成证据意识,提升解读文本的技巧。
1.如何才能打碎这层现实的枷锁?卢梭的回答是什么?
2.观看视频【《大国崛起·激情岁月》片段】,讨论:人,打碎外在的枷锁就能走向自由吗?
3.解读康德的文章《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分析康德道出的启蒙的真谛是什么?
4.从对时代精神的呼应,对所处困境的解答两个角度解读分析康德道出启蒙的真谛的原因。
【探究二:人,凭借理性就能认识世界认识人吗?】
设计意图:通过“试戴墨镜”的活动与“最美妈妈”的故事,引领学生思考探究:人,凭借理性就能认识世界认识人吗?使学生得以学习启蒙先哲们勇于质疑的精神。通过布置学生完成表格梳理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提升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1.通过“试戴墨镜”的活动,体验康德对“理性”的哲学探讨。
2.讲述“最美妈妈”的故事,分析卢梭对“理性”的质疑。
3.讨论:卢梭对“理性”的质疑,是对理性的否定吗?为什么?
4.布置课后作业:通过表格对“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进行梳理归纳。
【探究三:人,究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自由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对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理性之路的梳理与什么是“人文主义”的解读,引领学生思考探究:人,究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自由的人?并能尝试将康德倡导的启蒙的真谛外化于行。
1.为什么西方人文精神一路发展而来,到了18世纪会进入到一个理性时代?
(1)智者运动时期,苏格拉底用生命捍卫的是什么?你的依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