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维新》ppt5
- 资源简介:
课件共59张,教案约8100字。
二 百日维新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目标
通过分享收集到的“戊戌变法”有关图片,知道戊戌变法“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的过程,掌握戊戌变法的两种含义。
通过分析百度百科“戊戌变法”词条概述部分的优点,缺点,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及措施、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培养学生正确分析、评价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分析探究材料,培养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理解现代化史观的含义,培养运用现代化史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参与课前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收集资料,自主探究的方法。
通过分析百度百科“戊戌变法”词条概述部分的优点,缺点,学会全面理解历史概念的思维方法,即历史事件“为什么”发生,经过、内容“是什么”,历史意义“怎么样”。
通过参与课堂探究活动,分析探究材料,学会利用语文知识分析历史材料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全面理解历史概念的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参与课前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科学认真的态度,改变被动、机械的学习方式。
通过学习收集到的“戊戌变法”有关图片,体会维新派热爱祖国,为强国梦想而奋斗的情怀,体会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
学情分析:
学生对戊戌变法有一定知识储备。学习本课前,学生在第一课已经学习了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兴起情况,在人民版必修三《顺乎世界思想之潮流》,学习了维新思想的内容,在人民版必修一《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必修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学习了戊戌变法的背景。
学生知识零散,把握知识联系的能力不足,分析历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和能力尤其薄弱,学习主动性和学习习惯较差,但对新鲜事物和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事物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从现代化角度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及措施、历史意义。
二、教学难点
通过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探讨,理解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教学过程:
【导入】师生互致问候,导入新课
课前,我们已经围绕《戊戌变法》这个主题进行了探究性学习。我们查阅了百度百科,我们阅读了一些学术论文以及主题网站。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围绕这个主题继续进行探究学习。首先我要把我们今天的电脑操作员张冀东请上来。我们今天还有一位小主持人张宇同学,同样欢迎她。
【活动】主持人张宇上场,导出“历史现场”小组
今日之中国,如少年,充满希望,朝气蓬勃,在改革的道路上愈进愈勇,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累累硕果。回眸历史,现代化视野中的戊戌变法带给我们更多启迪。如今,让我们回到历史现场,去回味那段充满激情,为强国梦想而奋斗的岁月。下面有请“历史现场”小组的同学和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