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变式思维”例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2/13 16:56:4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180字。
语文教学中的“变式思维”例谈

语文教学的传统模式无外乎就有“讲解式”、“讲述式”、“问答式”、“讨论式”等等。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实践和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推广,特别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主体”作用和人文要求的高度重视,都不得不让我们教师考虑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必要的改进和调整。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必须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藩篱,把变式思维引入到教学实践中。下面我就“语文教学中的变式思维”举例浅谈一下。
              
     一. 关于字词教学
   九年义务教育不同的阶段都有一定的识字任务,字词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然而,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学生往往因为教学方式的单一而倍感单调、乏味。导致起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其实,我们可以导入“变式教学”的一些思维。如针对字形,我们可以对一些字形只有“一点一画”之差的字采用“变化其中一部分”的方式教学,效果往往很好。如“外―――处”、“哀――衰”、“戊――戌”等字在对比、变化中教学,效果很好。“外”把“夕“中间的一点变成“一捺”就能变成“处”字;“哀”加一横就变成“衰”字。又如“墓”与“幕”、“蓦”、“暮”、“募”、“慕”这几个字,就可以这样教学:一先将“墓”拆分成上下结构“莫”和“土”两部分,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将“土”换成什么字能组成新字。这样就能学一字而识多字。再如,近义词的掌握学生很容易混淆,但我们只要引入变式教学的一些思维,也可以迎刃而解。如在8年级语文二单元(鄂教版)第8课《听潮》一文中就有一个词“欣幸”,我在引导学生理解这一词时就引入了“变式教学”的一些思想:我把理解“欣幸”改成理解“欣赏”――“幸运”两个词,学生对“欣赏”、“幸运”是都理解的,所以欣幸的意思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关于精美句子的赏析
句子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理解文章的主旨往往就得从文本的某些重要句子入手。理解句子时,我们也可以结合“变式教学”的一些方法加以体味。
  我在教学8年级语文上期第一单元(鄂教版)《滋味》一文时,在引导学生理解“回家的路上我举着那只纸筒一路疯跑……”中“举”的作用时,就不断的将“举”字变换成了“拿”、“捏”、“攥”、“抱”四个字,让学生把这四个字拿到句子中去进行阅读体味。在比较中学生体会到了“举”字的妙处:即表现了作者那种既兴奋、激动又表现了小作者珍视烟花并略显自豪的复杂心情。
  有些时候,我们还可以把比喻句变成非比喻句,把排比句变成非排比的几个分句,把运用了拟人手法的句子换成普通的非拟人句进行阅读,体会其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
  其实,句式的转换也是一种“变式”教学。在理解句子表达效果时也可以借用种形式。如祈使句的效果,如果我们把它换成了一般的陈述句,效果肯定不一样。学生就需要这种“变式”教学来帮助他们体会有些句式的在特定场合的作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