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一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全科试卷(9科11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全科试卷 / 高二全科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35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1/20 19:45:3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化学.doc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地理.doc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历史.doc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生物.doc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数学(理).doc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数学(文).doc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物理.doc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英语.doc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政治.doc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普通班) 语文.doc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实验班教师版) 语文.doc

  玉溪一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
  语文学科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 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历史上选官制度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的民主制时期,《礼 记•礼运》描述当时情形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里的“选贤与能”即当时自然而然形成的选拔公职人员的规程。中国古代尧、舜、禹“禅让”的传说,具体反映了当时选拔人才的情况。
  夏商以来,开始了“家天下”。(《礼记•礼运》记述当时“大人世及(即宫位世代相传)以为礼”。《尚书•盘庚》云“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可以证明这一点。这种官吏“世及”的制度,即世官制。至奴隶社会鼎盛的西周,世官制也进入鼎盛时期。那些担任王侯或诸侯国官职的大小贵族,均遵照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代代相袭,占有封地,所以也就世代垄断官职。春秋时,出于争霸斗争的需要,一些大国突破世官制的框架,实行明贤制度。到了战国,社会变革更加剧烈。随着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确立,惟功惟贤的新选官制度逐步建立起来,世官制时代终告结束。
  秦汉是我国古代出现的空前的大一统时期。为了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统治者在选官方面创立了察举制。此制选官,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荐举的标准,主要看德行、才能,而非全靠家世。汉武帝以后,此制逐渐向规范化发展。东汉末,由于“天下兴兵,衣冠世族,多离于本土,欲征源流,遽难委悉”(《通典•选举二》),故魏王曹丕接受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中正制。这实际是一种发展了的察举制,其具体做法就是各州郡县的地方长官,将本地的人才按照几种不同的等级推荐上来,政府据此授以官职。应该看到,九品中正立制之初,具有选贤用意,但不久即被门阀势力左右,成为世族把持政权的工具。
  隋唐之后,九品中正制遂为新兴的科举制所取代。所谓科举制,是一种考试选官的制度。它的基本特点:即“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换言之,就是说白了能否释褐为官要凭考试成绩。此制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大发展于北宋。明清时期,科举制达到了极盛。作为成熟的重要标志,是科举与学校教育的完全合流。学校储才以应科目,而科举必由学校。
  这种“学校—科举”培养选拔人才的模式,从当时世界范围来看,无疑是十分先进的。但由于明清两代的科举完全笼罩在封建文化专制主义之下,加上八股文内容空虚,形式呆板,所以科举制也开始走向没落。1904年,清政府举行了最后的一次科举考试,从此,实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便宣告终结。
  (节选自黄留珠《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有删改)
  1.下列各项是对我国不同时期选官制的解说,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原始社会时期,考察选拔官 
  员主要依据的是被选者个人的品行与才干。
  B.“古我先王亦惟图任人共政”,夏商以后的“家天下”时期,担任官职的大小贵   
  族有一部分遵照嫡长继承的原则相袭,确保世代垄断官职。
  C.“天下兴兵,衣冠世族,多离于本土,欲征源流,遽难委悉。”战争造成了人才的 
  大量流失,政府选拔官员困难,九品中正制的建立完全彻底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D.“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用考试的方式按照规定所写文章的好坏来选拔官员,是科
  举制与以往官员选拔制比较明显的不同之处。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隋唐以后的依据考试成绩而不论出身来取士的科举制,是对以往门阀势力限制人  
  才的一种有效突破。
  B.春秋战国时期,出于争霸需要而逐步建立的惟功惟贤的新选官制度,宣告了奴隶 制
  的崩溃和封建制的确立。
  C.秦汉以来建立的以个人德行才能为衡量标准的察举制,使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日趋
  规范化,确保了大一统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
  D.相比起“天下为公”时期任人唯贤的禅让制,“家天下”时期开始的任人唯亲的世
  袭制是一种明显的历史倒退,没有任何历史意义。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自夏商周三代到明清,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随着社会的不 
  同需要,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B.从最初的禅让制到最后的科举制,不难看出,无论在哪个朝代,人才的选拔和任 
  用都是统治者极为看重并着手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C.选官制度的改变与更替,体现了不同时代对于人才的不同需求,其中对个人自身
  的德行和才能的要求始终是第一位的。
  D.相比于我国古代其他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形成的时间最晚,它持续的时间最为长
  久,从当时来看,其人才选拔机制是十分先进的,对我国近现代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也很深远。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顾成,字景韶,其先湘潭人。祖父业操舟,往来江、淮间,遂家江都。成少魁岸,膂力绝人,善马槊,文其身以自异。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从攻镇江,与勇士十人转斗入城,被执,十人皆死。成跃起断缚,仆持刀者,脱归。导众攻城,克之,授百户。大小数十战,皆有功,改成都后卫
  ……
  玉溪实验中学高2018届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总分:17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 “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 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竟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竟是与群体相通的, 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被重视,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
  B.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人们一般的认识是: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的审美经验不断结晶的过程,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就大功告成。
  C.接受美学认为,艺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和读者共同完成的,它包括艺术家的创作和接受者的在理解基础上的再创作两个过程。
  D. 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参考答案:C(“艺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和读者共同完成的”,错,“接受者的在理解基础上的再创作”,无中生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本的“否定”要素具有对接受者所生活的现实加以否定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接受者接受文本并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而实现的。
  B.文本之所以是一个“召唤结构”,一个原因就是它有一些内容有意不写或不明写, 需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
  C. 作品被艺术家创作出来以后就成为历史,作品是通过接受者的理解而存活于现实,并发挥作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存在于理解之中。
  D.“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
  参考答案:D(“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妄加因果逻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美学中强调的含蓄和简洁可以说是艺术作品召唤性的体现,含蓄的美在于从有限中表现无限,简洁的美在于以少胜多,以简驭繁。
  B.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正如《西厢记》之于《莺莺传》、《金瓶梅》之于《水浒传》。
  C.文本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和方向,所以即使我们今天阅读历史上的艺术作品,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
  D.作为接受者的个体毕竟生活在群体之中,其思维和观念与群体是相通的,因此接受者们对于同一文本的理解即使千姿百态,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同—性。
  参考答案:B(“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过于绝对;“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无中生有。)
  二.课内基础回顾(26分,每小题2分)
  4.下列各项中对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中,合乎
  B.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盖,通“何”,怎样
  C.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天理:天道,自然法则
  D.刀刃若新发于硎                       硎:磨刀石
  参考答案:C(天理:牛生理上的天然机构)
  5.下列四个成语中,意义明显区别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庖丁解牛          B.踌躇满志          C.目无全牛          D.游刃有余
  参考答案:B(庖丁解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6.下列各“其”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尔其无亡乃父之志
  B.与其所以失之者
  C.其后用兵
  D.请其矢,盛以锦囊
  参考答案:A(A项中的“其”,副词,表示希望的语气;其他三项中“其”,均为指示代词,那。)
  7.下列各项中对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推其根本
  B.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少牢:祭祀用的祭品,牛、羊、猪各一头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丝带、丝绳,此处泛指绳索
  D.逸豫可以亡身             逸豫:安乐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