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说》学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74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1/2 13:07:2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6140字。
  相关读物 童心说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遽失(jù)   根柢(dǐ)   湮灭(yān)
  懵懂(měnɡ)  渊薮(sǒu)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龙洞山农叙《西厢》(“叙”同“序”,作序)
  (2)矮人何辩也(“辩”通“辨”)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非非童心自出之言也(动词,不是)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形容词,错误的)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动词,非难)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劝学》)(副词,没有)
  (2)辞则文辞不能达(名词,言辞)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名词,一种文体)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动词,计较)今者出,未辞也(《鸿门宴》)(动词,告辞)
  (3)卒卒不可得(副词,最后,终于)永和四年卒(《张衡传》)(动词,死亡)可以卒千年(《孔雀东南飞》) (动词,终,终了)五万兵难卒合(《赤壁之战》) (形容词,通“猝”,仓促的)
  (4)安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 (代词,怎么)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并序》) (形容词,安乐的)孔明将安营之法,一一吩咐与杨仪 (《三国演义》)(动词,安置)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代词,哪里)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动词,使……安定)
  (5)本变而为院本(名词,演剧用的脚本)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名词,树木的根)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齐桓晋文之事》)(名词,根本,基本)抑本其成败之迹(《伶官传序》) (动词,推究)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形容词,本来的)本自无教训(《孔雀东南飞》) (副词,本来,原来)
  (6)而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连词,如果)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连词,表示,承接)蟹六跪而二螯(《劝学》)(连词,表示并列)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连词,表示,递进,可译为“而且”)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连词,表示修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连词,表示因果,可译为,“因而”)
  (7)以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动词,认为)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连词,,因为)岂非以假人言假言(介词,凭借)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连词,表修饰关系)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
  (1)药医假病(名词作状语,用药)
  (2)无人不文(名词作动词,写文章)
  (3)而事假事(名词作动词,从事,做)
  (4)决定目之为经矣(名词作动词,看,视)
  (5)文假文乎(名词作动词,写作)
  (6)有闻见从耳目而入(动词作名词,听到的,看到的)
  (7)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形容词作动词,增多)
  (8)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形容词作动词,厌恶,憎恨)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
  古义:文章体裁。
  今义:人体发育情况和健康状况。
  (2)随时处方
  古义:处置,处理。
  今义:医生为病人开药方或开的药方。
  (3)决定目之为经矣
  古义:必然,一定。
  今义:对如何行动做出决定。
  (4)矮人何辩也
  古义:见识少,没有鉴别力,惯于随声附和的人。
  今义:身材短小的人。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童子者,人之初也(判断句)
  译文:童子,是人的最初阶段。
  (2)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状语后置句)
  译文:湮灭在假人社会中而不能传给后世学者。
  (3)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与之一言文哉!(定语后置句)
  译文:我又怎么能够找到真正童心未泯的圣人,一起来讨论文学创作呢!
  [常识•速览]
  [识作者]
  个性自由和解放的追求者——李贽
  李贽(1527—1602),号卓吾,又字笃吾,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明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主要生活和活动时期是嘉靖到万历年间,正是明代封建专制集权主义走向极端,理学教育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时期。他26岁考中举人,30岁被选任河南辉县
  教谕,以后做了20年小官,50岁任云南姚安府知府,54岁辞官。晚年著书讲学,对当时耿定向之流的道学家多有揭露,对当时作为统治思想的程朱理学也作了激烈地抨击,因而触怒了地主阶级当权派,屡次遭到迫害,最后自杀于狱中。遗世著作主要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童心说》是《焚书》卷三里的一篇杂论,主要揭露道学及其教育的反动性和虚伪性,阐明了李贽的读书作文教育观,洋溢着自由主义教育反对封建教育的桎梏,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的精神。
  [知经典]
  宣扬永葆真心的经典——《童心说》
  《童心说》是明代末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的一篇散文,他在文中提出了“童心”的文学观念。“童心”就是真心,“一念之本心”,实际上只是表达个体的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是真心与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据。李贽将认知的是非标准归结为童心。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有其进步性与深刻性。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