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40个字。
如何培养学生格物致知的精神
“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 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索物体而得到知识,其意义有:1、寻求真理的唯一信息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2、探索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而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基础是能实地探索物体。因此,为了使素质教育真正体现在提高学生的素质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格物致知的精神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启发格物致知意识
格物致知意识主要表现为学生具有强烈的格物致知欲望和需求,推崇格物致知,追求格物致知,视格物致知为乐事,喜欢探索事物,对待事物或问题有高度的敏感性,能够注意到某一情景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在看似平淡无奇的事物中,通过认真探究,觉察到奇特的、不同寻常的事物,再由此获得新的知识,明确格物的方向和领域,同时又能不怕困难,勇于提出自己格物所发现的新想法,新方案。一位教师在上《时间的脚印》一课,讲到,只要在某个地方找到海洋生物化石,就能证明这个地方曾经是海洋,只要在没有在岩层里找到很硬的石头,就能证明这儿曾经经历过第四世纪冰川。学生兴致很高,通过学生一周时间的寻找,学生不光找到这两种岩石,还找到形形色色的其它岩石,甚至使部分学生决定收集岩石样品。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对其它岩石通过自己查阅资料了解其有关情况,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索事物的兴趣,从而培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