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说》教学设计10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12/25 9:32:5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390个字。

  雨说
  郑愁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1、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
  2、体会诗歌形象的逐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步展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2、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意象,领悟诗歌主旨;
  2、体会诗歌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联系写作背景,理解感受作品饱含的深情。
  教学方法:讨论点拨法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
  课型:新授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而诗人郑愁予的心却获得了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我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请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东西?——雨。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阅读郑愁予的诗《雨说》,看看这位天空的泪水是如何给田野带来微笑的?
  二、作家简介
  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并受到纪弦的赏识,1955年他毕业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生初步感知。
  1、提问学生“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以此引导学生理出诗作结构,并和学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a.第一部分:(一至三节) 雨的到来
  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 雨的邀请
  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 雨的来意
  d.第四部分:(九节)     雨的祝福
  2、提问: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
  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题目是“雨说”,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