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西省太原市高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13题,约17630字,有答案解析。
2016年山西省太原市高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
1.“化学是你,化学是我”,说明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普遍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纤维素水解的产物可以制乙醇
B.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都属于烃,都可以使溴水褪色
C.“残﹣20”飞机上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D.NH4NO3、KNO3、KClO3与Na2S、C2H5OH混合搭存放在同一仓库
2.下列离子或分子能够在指定的分散系中大量共存的是( )
A.空气中:SO2、NO、N2、CO2
B.0.1mol•L﹣1的NaNO3溶液中:K+、I﹣、Cl﹣、SO42﹣
C.与铝反应生成大量氢气的溶液中:Mg2+、K+、Cl﹣、NO3﹣
D.铁与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Fe(CN)6]3﹣、NH4+、Cl﹣、NO3﹣
3.a、b、c、d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3、6、7.a、d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b、c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均为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质的沸点:a>d>c
B.简单离子的半径:c>d>a>b
C.a、b、c简单离子都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
D.a、b、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合物两两皆能反应
4.下列制备物质的工业生产流程合理是( )
A.由铝土矿冶铝:铝土矿 Al
B.制硫酸:硫铁矿 SO2 H2SO3 H2SO4
C.由NaCl制漂白粉:NaCl(aq) Cl2 漂白粉
D.合成氨:NH4Cl和Ca(OH)2固体 NH3 纯净干燥的氨气
5.某中性有机物(分子式为C10H20O2)在稀硫酸作用下加热得到M和N两种有机物,且M被酸性KMnO4溶液作用可直接得到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的分子式为C5H10O
B.该中性有机物有4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C.上述过程发生的所有反应与油脂化反应的反应类型相同
D.M和N都可以发生取代反应、都能与Na反应生成H2,因此具有相同官能团
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再加入盐酸 产生白色沉淀不溶解 原溶液中有SO42﹣
B 将黄豆粒大的钠放入CuSO4稀溶液中 产生红色固体 金属性:Na>Cu
C 向1mL20%的蔗糖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取少量NaOH溶液,再加入新制的Cu(OH)2,加热 产生砖红色沉淀 蔗糖水解产生葡萄糖
D 向盛有少量Na2O2固体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再滴加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后褪色 说明可能生成了H2O2
A.A B.B C.C D.D
7.25℃时,用浓度为0.1000mol•L﹣1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浓度均为0.1000mol•L﹣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混合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根据滴定曲线,可得Ka(CH3COOH)≈10﹣5
B.pH=7时,滴定醋酸溶液消耗的V(NaOH溶液)<20mL
C.C点溶液:c(HX)>c(X﹣)>c(Na+)>c(H+)>c(OH﹣)
D.当V(NaOH溶液)=20mL时,A点水电离出c(H+)大于B点水电离出的c(H+)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3分)
8.直接排放含SO2的烟气会形成酸雨,危害环境.某化学实验小组进行如下有关SO2性质的探究活动.
(1)写出利用如图1装置A中产生的气体证明+4价的硫元素具有氧化性的实验方案: .
(2)选用以上装置和药品探究亚硫酸与次氯酸的酸性强弱:
①甲同学认为按照A→C→F顺序连接装置可以证明亚硫酸和次氯酸的酸性强弱,乙同学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 .
②丙同学设计的合理实验方案为:A→C→ → →D→F→尾气处理(填字母).其中装置C的作用昌 .证明亚硫酸酸性强于次氯酸的实验现象是 .
(3)利用如图2的装置可测定装置A残液中SO2的含量.量取1.00mL残液于烧瓶中,加适量蒸馏水稀释,加热使SO2全部逸出并与锥形瓶中的H2O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然后用浓度为0.1000mol•L﹣1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至终点时记录数据.重复滴定2次,平均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20.00mL.
①该装置中球形装冷凝管的冷凝水进口为 (填“a”或“b”).
②残液中SO2的含量为 g•L﹣1.
9.生产MnO2和Zn的工艺简化流程如图所示(中间产物的固体部分已经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