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430字。
初三语文复习指导
第一卷: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考点:(1)拼音 (2)错别字 (3)词语在句子中的准确运用
(4)成语的理解与运用(5)病句
二、、考查形式: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三、复习要点:
(一)、拼音:
复习方法:注意积累,复习好1---6册要求掌握的生字词读音,对常用字词,容易混淆的字词读音要强化记忆。
1、对掌握汉语拼音的规则(注意复习第一册附录的有关“拼音的规则”)
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i u ü 单独成音节要增加或改换字头。
②j q x不与u相拼,和ü相拼时去掉上面两点
③iou uei uen前有声母,省掉中间的元音。
④声调标调规则。
2、注要广州音与普通话差异大的字
例如:纤维(xiān) 惟妙惟肖(xiào) 华裔(yì) 叱咤(zhà)
3、注意常见的多音字和形近字的读音。
例如:形近字:沾污(zhān)和玷污(diàn) 殉职(xùn)和绚丽(xuàn)
多音字:匀称(chèn) 称东西(chèng)和称呼(chēng)等
(二)、错别字:注意形近字同音字
如:荼毒生灵,其中的荼字和茶是形似字,经常混淆;又如:提心吊胆中的吊字与掉字是同音字容易混淆。因而我们在做题时候要联系字音和字义,多积累,认真分辨。
例如:选出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C )
A、穿流不息 辨伪去妄 姹紫嫣红 B、拾金不味 改邪归正 相提并论
C、张冠李戴 梦寐以求 源远流长 D、大势渲染 原形毕露 流连忘返
(三)、词语:(含成语)
1、 词语(含成语)在句中运用是否恰当,准确。
解题思路:此类型题目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运用能力。所谓恰当,就是能够准确、贴切、得体地表达出句子的意思,在成分搭配、语言习惯、词义的大小轻重等方面没有失误,符合语境的要求。反之就是不恰当。如:对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在今天,我们国家每一个人的工作岗位都有一条通向成才的阳光大道。(阳光大道:这里指宽阔的交通大道。)
B、如果把她们的性格的棱角磨平了,这个队也就没有希望了。(棱角:这里比喻鲜明的个性。)
C、在夏日暴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偃旗息鼓:这里指牵牛花在烈日暴晒下停止开花。)
D、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徘徊:这里比喻犹豫、彷徨)
2、 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要注意在特定的语境中词语的感情色彩会发生变化,有时褒词贬用,有时贬词褒用。如:“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中的“聪明”就是褒词贬用了。又如:“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 句中的“狡猾”本是贬义词,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却是贬词褒用。
(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解题思路:要理解成语的含义及结合语境来回答。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D )
A、许静的朗诵字正腔圆,令李老师喜从天降,他立即同意让许静参加诗歌朗诵会。
B、这部著作是他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是他经过反复修改后处心积虑写出来的。
C、2001年教育部放宽高校招生报考条件,各高校对大龄考生和应届生等量齐观。
D、愚公之所以能感动上天,搬走太行、王屋二山,靠的就是持之以恒的精神。
(五)、病句
常见的病句主要是如下几种:一、成分残缺:二、相关成分(包括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三、语序不当:四、前后矛盾:五、重复:六、句式杂糅。这是近年中考里常常出现的考查点。
辨别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A、提取法:即先找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有问题,再检查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如:这座发电站的发电量,源源不断的向杭州、上海、南京等地输送。这句子的主干是:发电量输送。再仔细一想,能输送的是电,发电量只表示电的多少,它不能输送,故应将“发电量“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