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统练(三)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6题,约6950字。
第I卷
本卷共32个小题,每小題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墓主是春秋时期的秦景公,墓内发现了186具人殉,另有3000多件珍贵文物。但铁器只有很简陋的几件。这反映了
A.秦国经济较其它诸侯落后 B.秦国政权的集权趋势加强
C.秦国盛行残酷的人殉制度 D.秦国政权重视农业的发展
2. 据《史记》记载:到春秋晚期留存有诗歌3000多篇,后来孔子十取其一,整理成《诗经》,就剩下了305篇。对孔子“删诗”合理的解释是,这一时期的诗歌大多
A.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B.背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观念
C.时间久远脱离现实 D.反映了未受教化的民众生活
3. 公元前685年管仲在齐国进行改革,实行粮食“准平”的政策,即“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凡轻重敛散之此时,则准平。……故大贾富家不得豪夺吾民矣”(《汉书•食货志》)。这种“准平”制
A.维护了奴隶主经济利益 B.违背了市场的价值规律
C.实质为了发展封建经济 D.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4.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类相动》中说:“美事召美类,恶事召恶类.类之相应而起也。如马鸣则马应之,牛鸣则牛应之,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他提出此观点的主要目的是
A.借助天意加强君权 B.教导百姓积德行善
C.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D.强调人民力量巨大
5. 婚姻,古时又称“昏姻”或“昏因”。“昏”是“黄昏”的意思,“因”是“就”的意思。在我同古代的婚礼中,男方通常在黄昏时到女家迎亲,而女方随着男方出门。这种“男以昏时迎女,女因男而来”的习俗,就足“昏因”一词的起源。这表明古代婚姻
A.男娶女嫁已成定制 B.具有浓厚夫权色彩
C.封建迷信思想厚重 D.强调男女婚姻平等
6. 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发展相对缓慢,至隋唐时期,商业发达的城市广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沿海地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手工业发展 B.京杭大运河的开通
C.大一统局而形成 D.科举制度全面实施
7. 宋代以后的儒学逐渐走向哲学化、思辨化,并影响到艺术领域。苏轼在论画时说:“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这体现了中国懦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