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学案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12/18 22:17:0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590个字。

  醉翁亭记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也”、“于”、“之”、“而”等虚词的用法。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3.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4.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5.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6.认识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
  【学习重难点】目标2、4
  【学法指导】
  1、根据注解,通过查字典、词典解决生词,用猜译、换字、添字的方法翻译全文。
  2、在通读的基础上,按照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方面写的——用什么方法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有什么启示的思维顺序,认真思考。
  【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
  一、走近作品:
  1、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自称庐陵人,是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其母以荻杆画地教他认读。24岁登进士第,曾任西京(今河南省洛阳市)留守推官,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又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也擅长诗词,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现实,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词则婉约柔美,清新淡雅。他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参与修撰《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2、写作背景: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的。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二、初读,扫除文字障碍,理解题目,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1.读一读,写一写,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形、义。
  壑(hè   )蔚(wèi )琅琊(láng yá)
  潺(chán   )酿(niàng  )
  辄(zhé  )霏(fēi  )暝(míng   )
  晦(huì )伛偻(yǔ lǚ )
  洌(liè  )肴(yáo )蔌(sù )酣(hān )弈(yì)觥(gōng )颓(tuí)阴翳(yì )
  2.根据注解,通过查字典、词典解决生词,用猜译、换字、添字的方法翻译全文。
  环(环绕)滁皆(都)山也。其(它的)西南诸(各)峰,林壑(山沟,山谷)尤(特别)美,望之(它们)蔚然(茂盛的样子)而(连词,顺接。“又”)深秀者,琅琊也。山(沿着山)行(走)六七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