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九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月考3高三年级全科试卷(5科5份,含听力)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全科试卷 / 高三全科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mp3
  • 资源大小: 8.54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12/6 19:51:0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宁夏银川九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月考3高三年级全科试卷(5科5份,含听力)
宁夏银川九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数学(理)试题.doc
宁夏银川九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理综试题.doc
宁夏银川九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试题.doc
宁夏银川九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doc
宁夏银川九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
银川九中高三第三次月考英语听力_OUTPUT.mp3
  银川九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月考3高三年级语文试卷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3题
  有人说,当今社会,有一样东西几乎让所有人都无可逃逸,那就是浮躁的风气。这话虽有些偏激,却道出了许多人欲言难言的自我困惑。
  杂乱吵闹是喧嚣的外在表现,其本质则是浮躁,是人们内心的急躁、失衡、不沉稳。浮躁,是丧失定力,随波逐流;是心急如火,投机取巧;是虚浮夸张,一片泡沫;是不要过程,只要结果。人生在世,谁都有各种各样的追求和欲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本无可非议。问题在于,面对浮华世界,人们的欲望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由此衍生出浮躁的社会风气。
  浮躁之风盛行,会导致这样的现象:为官者盼望一步登天,为学者盼望一步到位,为商者盼望一夜暴富,为艺者盼望一举成名。也容易出现这样的结果:社会被浮躁之风笼罩,清静的人生、专心的工作、精良的产品,变得稀罕起来;因为求快而忽视了细节和质量,导致一些地方事故多发、反复折腾、劳民伤财。那些整日忙碌赶场子的人,那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那些跟风起哄盲目不安的人,看似日理万机,好像勤奋忙碌,到头来往往难成大事,原因就在于他们“用心躁”而无法“用心一”。
  对于浮躁,古人总结出了“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道理。今天的社会日新月异,节奏加速,变化更快、更多、更大,人们对变化的感受极为敏感;但同时也不要忘记,变动不居之中也有恒定不变的规律——结果需要过程,成功必得付出。即便是插上了新技术的翅膀,站上了创新的风口,如果没有扎实稳固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成功终究是短暂而不稳固的。舒服与辛苦,安逸与劳顿,亦有着互相转换的辩证法。  
  《道德经》里讲,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人活一辈子,要想给社会给后人留下点东西,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避开社会的喧嚣,拒绝外来的诱惑,祛除内心的焦躁,静下心定下神,扎扎实实、聚精会神地做事,而不要被外界的喧嚣浮躁所裹挟。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所揭示的,乃是喧嚣之中的宁静心态。内心的宁静,是一种穿越世俗、撇开浮躁的力量,有了它,便可以每临大事有静气,便听不到外界的吵闹嘈杂,便能忍得孤寂、受得清苦、看穿陷阱、看淡诱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有了静的底色,才有达的境界、定的气质、和的格调,才能让人生剧本脱俗雅致。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是“大家”风范,亦属常人能力所及。内心的宁静,是最为深厚的修行。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我们不必超脱凡尘,也一定可以专心致志、成就非凡。
  (选自2016年4月《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浮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浮躁是当今社会上的一种风气,所有人都不可避免地被它所困扰,也都无法逃避。
  B.浮躁是人们喧嚣的本质,杂乱吵闹则是其表面现象。
  C.浮躁是人们心中产生急躁,失去了定力,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的表现。
  D.因为人们面对浮华世界而欲壑难填,所以社会风气变得浮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无论是古今,还是中外,人们都会有无可非议的各种各样的奢望,这奢望也会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
  B.如果社会上浮躁风气盛行,那么这就会使社会中多个行业的人们变得急于求成。
  C.一些地方的工程出现事故多发、反复折腾又劳民伤财的现象,是因为工程负责方一心求快而忽视了施工的细节和质量。
  D.有些人做事由于用心不专一,只顾着忙赶场子,看似在勤奋忙碌,可到头来往往也难成大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德经》所言“静为躁君,躁则失君”,呈现的是一种相互转换的辩证法。
  B.无论是古代,还是日新月异的今日社会,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保证不被社会的喧嚣浮躁所裹挟,要静心定神、扎实做事。
  C.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是一种能穿越世俗、撇开浮躁,进而能忍得孤寂、受得清苦的宁静心态。
  D.每临大事有静气,是一种“大家”风范,也是最为深厚的修行,虽然不是常人所能及,但是大家都要专心致志,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6题。(12分)
  欧洲“梵高年”的追思
  沈大力
  今岁欧洲“梵高年”,被定为2015年“欧洲文化之都”的比利时蒙斯市成了后人追思一位125年前遭弃置者的殿堂。
  1869年,梵高16岁在海牙一家画廊当学徒,为人卖画。他拒绝把艺术当成商品的时尚,转而到比利时南部蒙斯地区的博里纳日煤矿,承担传播“福音”的神圣使命。1878年,他写信给弟弟泰奥,表示自己非常愿意在那边当福音传道士,说:“矿工们不见天日,在狭窄黑暗的矿道中弯腰屈背,冒着重重危险,很值得尊重和同情。”这时,梵高觉得教区分配给自己的住房“过于奢侈”,情愿跟矿工一起睡麦秸,共劳苦,甚至下到矿坑底层。
  一次瓦斯爆炸,梵高也去抢救重度烧伤的矿工。记者路易•彼耶拉尔在《文森特•梵高的悲惨生涯》一书里记载:“爆炸后,文森特忘我地救扶多名被烧伤的矿工。他将自己的内衣撕破,包扎他们的伤口”。牧师蓬特见证道:“文森特觉得自己应当仿效最早一批基督徒,牺牲自身的一切。他愿意比受教化的大多数矿工更穷。荷兰人讲究清洁,可他不施肥皂,对使用这一‘奢侈品’有负疚感。梵高虽然没有浑身煤黑,但日常脸色显得要比矿工更埋汰。他沉浸在自己出世的理想里,不屑顾及外貌细节”。荒诞的是,布鲁塞尔基督教区经视察,宣布梵高“过于深入”矿工生活,超出宣教者的神职,决定取消他的传道资格,使热忱满怀的年轻人沮丧万分。
  然而,正是这段时期,梵高足迹遍及蒙斯矿区,挥笔画了大量“煤黑子”的现实生活场景和乡野农活画作。今日上流社会将梵高画幅装饰精神贵族沙龙时,往往漠视这一面。实际上,梵高由于画作的“庶民色调”,始终遭受冷遇,生时仅脱手了《红色葡萄园》一幅画,还是由弟弟向人求情办妥的。《向日葵》《星夜》《鸢尾》等名作在他死后才一幅幅以“金价”拍卖,为趋附风雅者竞相收藏。与蒙斯时代气息相呼应,巴黎奥赛博物馆以《梵高与阿赫铎,被社会逼迫自尽者》的醒目标题组织梵高作品回顾展,出示戏剧家安托南•阿赫铎的论断:“梵高系因社会压制真理,无法忍受囚笼而自戕的”。阿赫铎肯定,梵高画出“欢乐的艳阳”,以“风暴般的火焰”映照着另一个寰宇。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