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强攻专练试题(9份打包)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7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_强攻专练 (9份打包)
强攻专练(一).doc
强攻专练(八).doc
强攻专练(二).doc
强攻专练(九).doc
强攻专练(六).doc
强攻专练(七).doc
强攻专练(三).doc
强攻专练(四).doc
强攻专练(五).doc
强攻专练(一)
1.(2015•课标全国卷Ⅰ)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K1=5.4×10-2,K2=5.4×10-5。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________。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还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________。装置H反应管中盛有的物质是________。
②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________。
(3)设计实验证明:
①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________。
②草酸为二元酸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草酸分解产物的检验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挖掘题中信息的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1)结合题给装置中装的药品知,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中有二氧化碳气体,所以装置C中观察到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入澄清石灰水前,气体进行了冷却,由题中信息知,草酸钙难溶于水,若气体不冷却,则挥发出的草酸蒸气也会进入装置C,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会干扰CO2的检验。(2)由题给实验仪器和药品知,CO应与装置H中固体反应,可推测装置H中固体为CuO,CO还原氧化铜生成Cu和CO2气体,然后把CO2通入到D中,结合装置H和装置D中的现象可判断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中是否含有CO。检验CO之前应先除去CO中混有的CO2,连接顺序为A、B、F、D、G、H、D、I。(3)①向盛有碳酸氢钠的试管中加入草酸溶液,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草酸的酸性强于碳酸。②证明草酸为二元酸可以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草酸的2倍。
答案:(1)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 冷凝(水蒸气、草酸等),防止草酸进入装置C反应生成沉淀,干扰CO2的检验
(2)①F、D、G、H、D、I CuO ②H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其后的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①向盛有少量NaHCO3的试管里滴加草酸溶液,有气泡产生
②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草酸的2倍
2.(2015•课标全国卷Ⅰ)硼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许多用途。以铁硼矿(主要成分为Mg2B2O5•H2O和Fe3O4,还有少量Fe2O3、FeO、CaO、Al2O3和SiO2等)为原料制备硼酸(H3BO3)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Mg2B2O5•H2O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为提高浸出速率,除适当增加硫酸浓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
(2)利用________的磁性,可将其从“浸渣”中分离。“浸渣”中还剩余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净化除杂”需先加H2O2溶液,作用是_____________强攻专练(八)
1.为有效控制雾霾,各地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大气质量。研究并有效控制空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氧化物含量显得尤为重要。
Ⅰ.氮氧化物研究
(1)一定条件下,将2 mol NO与2 mol O2置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g)+O2(g) 2NO2(g),下列各项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NO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 mol O2,同时生成2 mol NO2
(2)在T1、T2温度下,一定量的NO发生分解反应时N2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判断反应N2(g)+O2(g) 2NO(g)的ΔH________(填“>”或“<”)0。
(3)NOx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会引发N2和O2反应,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碳氧化物研究
(1)体积可变(活塞与容器之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的密闭容器如图所示,现将3 mol H2和2 mol CO放入容器中,移动活塞至体积V为2 L,用铆钉固定在A、B点,发生合成甲醇的反应如下:
CO(g)+2H2(g) CH3OH(g)
测定不同条件、不同时间段内CO的转化率,得到如下数据:
10 min 20 min 30 min 40 min
T1 30% 55% 65% 65%
T2 35% 50% a1 a2
①根据上表数据,请比较T1________(选填“>”、“<”或“=”)T2;T2温度下,第30 min时,a1=________,该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为________。
②T2温度下,第40 min时,拔出铆钉(容器密封性良好)后,活塞没有发生移动,再向容器中通入6 mol CO,此时v(正)________(选填“>”、“<”或“=”)v(逆),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定条件下可用甲醇与CO反应生成醋酸消除CO污染,常温下,将a mol•L-1的醋酸与b mol•L-1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存在2c(Ba2+)=c(CH3COO-),则该混合溶液中醋酸的电离常数Ka=________(用含a和b的代
强攻专练(二)
1.(2015•课标全国卷Ⅱ)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①CO(g)+2H2(g) CH3OH(g) ΔH1
②CO2(g)+3H2(g) CH3OH(g)+H2O(g) ΔH2
③CO2(g)+H2(g) CO(g)+H2O(g) ΔH3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反应①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 H—H C—O C O
H—O C—H
E/(kJ•mol-1) 436 343 1 076 465 413
由此计算ΔH1=________kJ•mol-1;已知ΔH2=-58 kJ•mol-1,则ΔH3=________kJ•mol-1。
(2)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K表达式为________;图1中能正确反映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为________(填曲线标记字母),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成气组成n(H2)/n(CO+CO2)=2.60时,体系中的CO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α(CO)值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中的压强由大到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焓变的计算、平衡常数的应用以及化学平衡移动,意在考查考生图象的分析能力以及运用平衡移动知识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1)反应①中,生成1 mol CH3OH时需要形成3 mol C—H键、1 mol C—O键和1 mol O—H键,则放出的热量为:(413×3+343+465)kJ=2 047 kJ,需要断开1 mol C O键和2 mol H—H键,吸收的热量为:(1 076+436×2)kJ=1 948 kJ,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ΔH1=(1 948-2 047)kJ•mol-1=-99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ΔH3=ΔH2-ΔH1=(-58+99)kJ•mol-1=+41 kJ•mol-1。(2)反应①为放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曲线a正确。
答案:(1)-99 +41
(2)K=cCH3OHcCO•c2H2(或Kp=pCH3OHpCO•p2H2) a 反应①为放热反应,平衡常数数值应随温度升高变小
(3)减小 升高温度时,反应①为放热反应,平衡向左移动,使得体系中CO的量增大;反应③为吸热反应,平衡向右移动,又使产生CO的量增大;总结果,随温度升高,使CO的转化率降低 p3>p2>p1 相同温度下,由于反应①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加压有利于提升CO的转化率;而反应③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产生CO的量不受压强影响。故增大压强时,有利于CO的转化率升高
2.(2016•浙江卷)催化还原CO2是解决温室效应及能源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表明,在Cu/ZnO催化剂存在下,CO2和H2可发生两个平行反应,分别生成CH3OH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