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620字。
课外阅读训练
(一)教 你 生 病
毕淑敏
儿子比我高了。
一天,我看他打蔫,就习惯地摸摸他的头。他一偏脑袋,表示不喜欢被爱抚。但我在这一shùn( )间的触摸中,知道他在发烧。
“你病了。”我说。“噢,这感觉就是病了。我还以为我是睡觉少了呢。妈妈,我该吃点什么药?”他问。
孩子一向很少患病,居然连得病的滋味都忘了。我刚想到家里专储药品的柜里找体温表,突然怔住。因为我当了许多年的医生,孩子生病,一般都是自己在家就治了。他几乎没有去过医院。
“你都这么大了,你得学会生病。”我说。“生病还得学吗?我这不是已经病了吗?”他大吃一惊。“我的意思是你必须学会生病以后怎么办。”我说。
“我早就知道生病以后怎么办。找你。”他成竹在胸。“假如我不在呢?”那我就打电话找你。“假如……你终于找不到我呢?”“那我就……就找我爸。”
也许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生病。
“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爸呢?”“那我就忍着。你们反正早晚会回家。”儿子说。“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以后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妈妈,你的意思是让我今天独自去医院看病?”他说。虽然在病中,孩子依然聪敏。“正是。”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那好吧……”他扶着脑门说,不知道是虚弱还是思考。“你到外面去‘打的’,然后到医院。先挂号,记住,要买一个本……”我说。“什么本?”他不解。“就是病历本。然后到内科,先到分号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查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叫你化验你就到化验室去,要先划价,后交费。等化验结果的时候,要竖起耳朵,不要叫到了你的名字没听清……”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妈妈,你不要说了。”儿子哑着嗓子说。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拉起他滚烫的手说:“妈妈这就领着你上医院。”他挣开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我要去找一支笔,把你说的这个过程记下来,我好照着办。”
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刚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界
(二)生日
三十岁生日,我点了五十三只蜡烛。
妻子边找酒瓶边唠叨到说:“没听说谁的生日得提前两天过,害得我啥也来不及准备。”桌面上摆着生日蛋糕、啤酒、果仁朱果力和许多带壳的炒花生,这最后一样是我母亲生前最喜爱的食物。
屋里的电灯灭了,烛光的火苗一齐跳起了“迪斯科”,为它们伴奏的曲子,是我指定的一首由民歌改编的轻音乐曲《天女撒花》。我的眼睛湿润了。
母亲穿着那件深蓝色夹衣坐在藤椅中,已经病恹恹的,说话要强打起精神,只有脸上慈爱的神色是儿子每时每刻都能从愁容中分辨出来的。她说:“明天,是你二十九岁生日,过不过?”
我的心不禁颤抖不已。母子异地生活多年,我从来没有记住自己的生日,而它却像神圣的钟声,定时在母亲的胸怀里撞响。
然而,我不忍心让妈妈为此劳神,她患的是晚期肝癌,千里迢迢投奔到我所在的城市。唯一需要的是治疗和休养。我说:“妈,这次不过了吧,已经没这习惯了。”
A母亲的眼光停滞在我身上,良久,又停滞在自己的足尖上,最后她说:“ ”
话语里分明藏有叹息和莫名的遗憾。
我们大家对她隐瞒了病情,但是她有了预感,因此,她有遗憾,我们是理解的。在她病逝之后我才发现,母亲深感遗憾的绝不限于这点。给母亲立墓碑时,查阅她的生卒岁月,我吃惊地看到一行字:“生于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十四日。”假如我们也想着给母亲祝寿的话,每年母亲的生日恰好是比我的早两天!
(一)人生的标点符号
我的一生是一句话,母亲最希望我把它推敲得美丽些、生动些。我用我的脚印落成文字,将它书写在时间的稿笺上。后人为我堆起的那座坟墓,想来就是句末的标点了。
那么,我将表达出怎样的意思呢?
我将脚印首先落成“善”字——我觉得它是最不可缺少的。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
但我渴慕一个表示完整的句子。于是我又将脚印落成“信”字——我觉得它是最靠得住的。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
于是我将脚印落成“顽强”,落成“进取”,落成“创造”——我觉得它们都是闪闪发光的。母亲睁着昏花的老眼见了,点了点头,却依然说:“这还不够……”
我茫然了。
“任何人都不会得到句号的,”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了一声,补充说,“可贵的,孩子,是你一直在争取句号。这样你将会赢得一个能够竖立起来的感叹号。”
1.联系全文看,文中的“我”一直认为“句末的标点”应该是什么标点?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