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中学作文 / 高中作文课件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2/1 21:37:39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270字)
  
话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湖南省安化县第二中学    谭文淼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功的关键性的一步。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
    从信息论角度看,审题就是要求我们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能准确全面地获取和把握。这种信息无非是两类:提示和限制。提示,是告诉你应该写什么;限制,是告诉你不该写什么。我们在审题阶段掌握好这两大信息,就能完成审题任务。
    一、准确地获取作文题目的信息
    ㈠ 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
    这是审题立意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这一步没有走好,很可能会“满盘皆输”。对作文题目中的概念一定要准确地、全方位地把握。
    例如199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尝试”是指“一次有目的、有意义、带试验性质的实践活动”,它不等同于“体验”、“经历”、“实践”。
    199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战胜脆弱”中“脆弱”不等同于“怯懦”、“虚弱”、“羞怯”。
    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不少考生用“克隆”代替“移植”,用“记忆力”代替“记忆”等等,是丢分的一个重要因素。
    2000年高考作文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丰富多彩”与“多种多样”是有感情色彩上的区别,“丰富多彩”是一个褒义词。
    2001年高考作文话题“诚信”,其中“信”是守“信用”的意思,不仅仅是“诚实”的问题。
    2002年高考作文话题“心灵的选择”,“心灵”一词的理解一定要弄清楚,它是发自于内心深处的一种神圣的对待,是具有严肃意义的。
    2003年高考作文话题“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其中“感情亲疏”不同于“感情冲动”、“感情用事”、“感情波动”等等;“对事物的认知”即对客观事物作出的认识判断,它也不同于一般的理智、决定。如果考生所写只是“感情与理智”、“情感与判断”等不涉及“亲疏关系”导致“认知差异”内容的,就没有吻合题意。“亲疏”二宇可以说是题眼。
    因此,要搞清词语的真正含义,不管是基本义、引申义还是比喻义,都要对其准确把握,不能亦彼亦此,似是而非。
    ㈡ 正确对待题目的范围
    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一般来说,题目都会有一定范围的限制,我们一定要辨清,不要超越这个范围。例如有一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是“我看课外阅读”,其中“课外”二字是很重要的限制成分,可是有的考生在写作中不知不觉丢掉了“课外”二字,大谈广泛阅读的重要性,大大削弱了说理的力度甚至文不对题。又如2002年高考作文话题“心灵的选择”,“心灵”是对选择的一个限制性词语,一般来说,像穿什么衣服的选择,吃什么东西的选择等等,是很难称得上达到了“心灵”的选择这一高度的。
    ㈢ 对概念的关系要清楚
    弄清概念的关系是为了弄清写作重点。例如 1998 年高考作文试题“战胜脆弱”,要弄清它是动宾短语,所以写作重点应放到“战胜”这个动词上,而不应用大量篇幅去写自己过去如何如何脆弱,现在如何如何不脆弱了等等。应该写出战胜的过程、战胜的意义。又如1988年上海试题“清流与活源”就是条件关系,如果误认为是承接关系或取舍关系,那么文章当然写不好甚至文不对题。再如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话题“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其实讲的就是“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会不会受感情因素的影响,会受多大的影响”的问题。
    ㈣ 正确处理“提供材料”的作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