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州市第一中学2014级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全科试题(9科10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全科试卷 / 高三全科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5.22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11/8 11:49:1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山东省莱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9科10份)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莱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莱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莱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莱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莱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数学(理)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莱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数学(文)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莱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物理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莱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英语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莱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莱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政治试题.doc
  2014级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塑造自我:内心有方圆,做事有方法,在平静而淡定的学习中获得踏实的成就。
  命题人:方海丰 曲建锋 刘江枫 审核人:张亚坤 于津霞 
  2016.10.8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I卷(共36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每小题3分,共15分)
  谜语文化渊远流长,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产物,是我国汉文化的璀灿明珠。谜语,主要按指示物(或/和)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史料表明,大约在奴隶社会时期,先民们已开始用隐晦曲折的歌谣来表达思想感情。民间谜语除少量的字谜外,大都以事物的外表特征入谜。谜面用拟人、比喻、夸张等,(抽象化/形象化)手法拐弯抹角地描绘事物特征,① 。他们的谜面一般是合辙押韵的歌谣,语言通俗,朗朗上口,适合(传诵/传颂)。灯谜,又叫“文虎”“灯虎”。猜灯迷要着眼于谜面上文字的几个属性。灯谜的制作利用了中国汉字的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笔画组合,摹技相形等 ② ,通过会意、别解、假借、用典,拆字等手法,使谜面和谜底在字义上或字形上相扣合。比如以“花生”为谜底的灯谜谜面是“木兰之子”。  
  1.文中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渊远流长    拐弯抹(mò)角 B.蕴(yùn)含   引申
  C.璀灿        隐晦曲(qū)折    D.着(zhuó)眼  朗(1áng)朗上口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或 抽象化 传诵    B.和  形象化 传颂
  C.和  抽象化 传颂    D.或  形象化 传诵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人们通过推理、联想来猜中它 ②音、形、义变化的特点
  B.①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它    ②义、音、形变化的特点
  C.①供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它  ②义、音、形变化的特点
  D.①供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它  ②音、形、义变化的特点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你应该和朋友合作研究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B.李小红从痛苦中苏醒过来,老板对她不仅没有半点怜悯之心,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地予  以摧残。
  C.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D.中国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将坚定不移地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  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高考改革过程中,配套制度建设更为重要,需要完善高考评价机制,避免招录环节腐败,最大限度维护教育公平与考生利益。
  B.依据纪律处罚办法,决定给予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的资格,并罚款人民币4万元。  
  C.这家老字号食品厂规模不大,但从毛料到加工制作都非常讲究,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备受信赖的。
  D.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她老家在偏远的山区,因为和家里赌气才跑到北京打工的,接着她又哭诉起自己的遭遇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古希腊哲人柏拉图最早提出审美感官(视觉和听觉)和非审美感官(味觉、嗅觉与触觉)的区分,非审美感官涉及人的感性欲念和功用追求,审美感官无功用欲念的牵挂。西方中世纪的圣托马斯  阿奎那阐述了柏拉图这一论断的深层内涵,认为美在于形式而不在于实物,超出功用、欲念之上。视觉和听觉所感到的是事物的形式美,如线条之匀称,音调之和谐等,这些都不能供人使用,这一思想揭示、扩大和深化了“美在于声色”的含义,美由此而可以定义为超越功用欲念之意。但当前一些美学研究考和实际工作者所推崇的“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大多紧紧捆绑在功用欲念的追求之上,太少超越之意。
  美之为美不仅在于感性形式,更在于从有限的、感性的东西中把握无限的、理性的东西。法国17-18世纪古典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布瓦罗认为,美必须表现人性中理性的东西,亦即普遍永恒的东西,美要创造“典型”。西方美学由此进展到属于理性美范畴的典型美。
  当代中国美学研完可以吸取西方关于典型美研究的有益成果,但并不需要亦步亦趋地跟随在西方之后片面地研究典型美,因为西方的典型美以感性显现理性为美,把人的自由精神境界放在超时空、超感性的概念王国,造成了美和自由的抽象性。即使西方现当代美学也反对这种传统审美观的抽象性。德国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的“显隐说”,就是这种反传统观点的重要代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