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ppt63(2份打包)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课件 / 必修五课件
  • 文件类型: doc, ppt
  • 资源大小: 73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11/3 9:03:5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7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25张,教案约4540字。

  必修五第三专题  直面人生
  渔父
  教学目标 
  1. 学习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将课文顺畅地译成现代汉语。
  2. 通过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的分析,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重点、难点 
  重点:
  1. 屈原的精神及理想的理解。
  2. 反衬和对话手法的运用。
  难点:探讨渔父形象的文化内涵。
  设计思想
  《渔父》一文,在我国现行的多种版本高中语文教材中,仅见于苏教版高中必修五第三专题“直面人生”的“生存选择”模块,为高二下学期的学习内容。学生在高一阶段对《离骚》(节选)一文的学习,有助于理解本文中的屈原生平与屈原思想。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十多篇浅易的文言文,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法、句法和篇章常识。在进入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后,又逐步接触了几十篇各有一定难度的的文言文,积累了更多的文言词法、句法和篇章常识,具备了初步的文言语感,对古人的价值观、审美趣味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渔父》一文的教学设计,立足于以上的教材情况和学情,分为导入、自读、反馈、拓展、反馈等几个主要板块,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开展文言文的学习。
  教学资源 
  1.屈原简介。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名平,战国时楚人。屈原先被楚怀王重用,后因小人谗言被放逐。楚国被秦灭亡后,他的政治理想破灭,传说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日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作品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
  2.本文作者。汉王逸《楚辞章句》云:“《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但又说:“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相传焉。”前后矛盾。自此,或论为屈原之作,或论为楚人悼念屈原之作,聚讼纷坛。今人持后说者居多。无论作者为谁,本文均不失为一篇展现屈原伟大人格的力作。
  3.渔父形象。自《庄子•盗跖篇》中提到孔子见渔父一事后,渔父即成为后世诗文稗说中的隐逸高士。然是否确有其人其事,却查无实据。故而屈原江畔遇渔父之事,亦当为民间传说、楚人口碑,本文当作为一篇虚拟的寓言来读。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将此文全部照抄,用以赞扬屈原人格则可。用为史实,则不可征信。
  4.《楚辞》常识。楚辞是指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具有楚国鲜明的地方色彩,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