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ppt267
- 资源简介:
课件共33张,教案约4020字。
琵琶行并序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家及其作品,把握 “行”这种诗歌体裁。
掌握本诗描摹音乐的艺术技巧。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品味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关注现实,理解诗人深沉的感情。
教学
重点 掌握本诗描摹音乐的艺术技巧。
教学
难点 学习作者关注现实,理解诗人深沉的感情。
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过程 过程设计
一.导入
音乐是生动的,包含深情的,如果我们用文字来表现它的话,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境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白居易的世界,感受文字带来的别样的音乐的魅力。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及其作品,把握 “行”这种诗歌体裁。
2、能够准确把握字词并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诗歌的整体结构。
三、作者及背景
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2、元和十年(815年),平卢节度使派人刺杀宰相李元衡,白居易认为此为“国辱”,便首先上书请求捕贼,被权贵们指责越职责事,又因作诗之事而遭诬陷,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次打击给白居易心灵创伤极深,到江州的生活更使他体验了社会的残酷和世态炎凉。
诗人有满腔的怨恨无处倾诉,遇到琵琶女后将之视为知己,在为琵琶女洒下一掬同情之泪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壮志难酬泪湿青衫。
3、解题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三.自学指导一
1、自由朗读课文,将读不准的字音划出。
2、听录音朗读,并体会诗中所饱含的情感。
3、再次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明确:
予(yú) 倡(chāng)女 贾(gǔ)人
荻(dí) 铮(zhēng) 悯然(mǐn)
转徙(xǐ) 浔阳(xún) 捻(niǎn)
抹(mǒ) 挑(tiǎo) 舫(fǎng) 教坊(fāng)
红绡(xiāo) 谪居(zhé) 还独倾(huán)
呕哑(ōu yā) 嘲哳(zhāo zhā)
霓裳(nícháng) 钿头银篦(diàn bì)
四.自学指导二:
1、结合课文注释理解序文的内容,并找出其中的文言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