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考
考点跟踪突破1.doc
考点跟踪突破10湖心亭看雪.doc
考点跟踪突破11马说.doc
考点跟踪突破12送东阳马生序.doc
考点跟踪突破13小石潭记.doc
考点跟踪突破14岳阳楼记.doc
考点跟踪突破15醉翁亭记.doc
考点跟踪突破16出师表.doc
考点跟踪突破17生于忧患.doc
考点跟踪突破18鱼我所欲也.doc
考点跟踪突破19曹刿论战.doc
考点跟踪突破20邹忌讽齐王纳谏.doc
考点跟踪突破21书写.doc
考点跟踪突破22词语的运用.doc
考点跟踪突破23病句的辨析与修改.doc
考点跟踪突破24仿写.doc
考点跟踪突破25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doc
考点跟踪突破26古诗词曲赏析.doc
考点跟踪突破27古诗文默1.doc
考点跟踪突破27古诗文默写.doc
考点跟踪突破28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doc
考点跟踪突破29记叙文阅读.doc
考点跟踪突破2虽有嘉肴.doc
考点跟踪突破30说明文阅读.doc
考点跟踪突破31议论文阅读.doc
考点跟踪突破3河中石兽.doc
考点跟踪突破4桃花源记.doc
考点跟踪突破5陋室铭.doc
考点跟踪突破6爱莲说.doc
考点跟踪突破7三峡.doc
考点跟踪突破8答谢中书书.doc
考点跟踪突破9记承天寺夜游.doc
考点跟踪突破1 《论语》十二章
一、(2014•陕西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赞》)
【注释】①低回:徘徊,流连。②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发怒)
(2)不能去云 (离开)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D )
A.不亦说乎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B.虽不能至虽不能察,必以情
C.学而不思则罔入则无法家拂士 D.想见其为人 此之谓失其本心
【解析】A项中的“说”前者读“yuè”,通“悦”,意思为“愉快”;后者意思为“讲,谈论,叙述”。B项中两个“虽”前者是“虽然”的意思;后者是“即使”的意思。C项中两个“则”前者是连词,可译为“就”或不译;后者表示假设,是“如果”的意思。D项中两个“其”都是代词,代指“他的”。因此本题选D。
考点跟踪突破2 虽有嘉肴
一、(2016•永州)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1.请选出下列各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B )
A.不知其旨也 旨:旨意
B.然后能自强也 强:勉强
C.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言辞
D.但当涉猎 但:但是
【解析】A.旨:甘美。C.辞:推辞。D.但:只是。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D.蒙乃/始就学
【解析】蒙/乃始就学
3.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A.实践出真知,经常学习才能发现自己知
考点跟踪突破31 议论文阅读
修养类
一、(2016•兰州)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良好习惯的养成
胡 适
①良好习惯的养成,即普通所谓的人品教育,品性人格的陶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告诉我们说:人品性格是习惯的养成,好的品格是好的习惯养成。中学阶段是定型的阶段,中学生时期与其注重治学的方法,毋宁提倡良好习惯的养成。 一个人的坏习惯在中学还可纠正,假使在中学里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个人的前途便差不多算完了,在大学里可能不会是个好学生,在社会里可能不会是个有用的人才。
②我们的国家以前专注重文字教育,读书人的指甲蓄得很长,手脸都是白白的,行动是文绉绉的,读书可以从“学而时习之”背诵起,写文章摇摇摆摆地会写出许多好听的词句来,可是他们不能动手,也不能动脚,连桌凳有一点坏了,也不能拿起斧头钉子来修理。这种只能背书写文章的读书人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动手动脚的习惯。
③良好的习惯怎样养成呢?我在给大学生讲《治学方法》时,讲到一个故事:宋时有一新进士请教老前辈做官的秘诀,老前辈告诉他四个字:勤谨和缓。这四个字,大家称为做官的秘诀,我把它看作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秘诀。
④勤,就是不偷懒,不走捷径,要切切实实,辛辛苦苦地去做。要用眼睛的用眼睛,用手的用手,用脚的用脚。先生叫你找材料, 你就到应该到的地方去找;叫你找标本,你就到田野,到树林里去找。无论在实验室里,在自然界里,都不要偷懒,一点一滴地去做。
⑤谨,就是谨慎,不粗心,不苟且。写汉字, 一点、一横也不放过;写外国字,“i”的点、“t”的横 ,也一样不放过;做数学,一个圈、一个小数点都不苟且。不要以为这是小事情,做小事关系天下的大事,做学问关系成败,所以细心谨慎,是必须养成的习惯。
⑥和,就是不要发脾气,不要武断,要虚心,要和和平平。什么叫做虚心?脑筋不存成见,不以成见来观察事,不以成见来对待人 。就做学问来说:要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做化学、数学、历史、地理,并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学语文。无论对事、对人、对物、对问题、对真理,完全是虚心的,这叫做和。
⑦缓,这个字很重要,“缓”的意思是不要忙,不轻易下结论。如果没有缓的习惯,前面三个字就不容易做到。譬如找证据,这是很难的工作,不花时间,就不能做到“勤”的工夫;忙于完成,证据不够,不管它了,这样就不能做到“谨”的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