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有29道题,约6930个字。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一、选择题
1、唐代曾盛行修撰谱牒(记述氏族世系的书籍)。638年唐太宗在修《氏族志》时标榜说:“诚欲崇树今朝冠冕……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659年唐高宗改《氏族志》为《姓氏录》,收录姓氏大大少于前者,只限时任五品以上官员。这反映了()
A.传统门阀贵族力量遭到一定程度的削弱B.唐朝门第观念进一步增强
C.魏晋以来的世家大族依然保持特权地位D.唐朝社会上下流动性减弱
2、《金史•舆服志》规定:“倡优遇迎接、公筵承应,许暂服绘画之服。”材料体现了()
A、在旧时戏子一向被统治阶级视为“贱”民,被压在社会的最底层
B、等级制度反映在人们服饰上的禁忌尤其突出
C、君主专制的集权思想压抑了绘画服饰业的发展
D、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相互影响
3、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各部院衙门文武大臣,各直省督抚藩臬,凡有奏事之责者,及军营带兵大臣等嗣后陈奏事件,俱应直达朕前,不许另有副封关会军机处。各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由此,嘉庆帝发布上谕的主要目的是()
A.剥夺军机处的军务处置权B.“敲打”军机处以限制其权力
C.明确皇权地位的至高无上D.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北宋朝廷尽收州县之财,州县日常开支全仰上司批拨。由于州县额定行政费用之外,所收赋税“不留盈余”。或者“水旱洊至,闾里萧然,农民菜色。而郡县且不能以赈救,而坐至流亡”。这说明了()
A.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划调整B.经济手段成为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C.中央集权制阻碍了社会发展进步D.过分削弱地方权力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5、很多成语典故源自春秋战国时期,如卧薪尝胆、围魏救赵、奇货可居、唇亡齿寒、毛遂自荐、朝秦暮楚、百家争鸣等等。这些成语典故反映出当时()
A.经济大发展B.政治大动荡C.文化大繁荣D.社会大变革
6、“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出自《论语•尧曰》。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中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A. 晋B. 齐C. 宋D. 燕
7、某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其主要依据是( )
A、部门有所精简、名称得到更改B、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
C、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D、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
8、《元史》记载:“行中书省……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互为表里。……中统、至元间。始分立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因省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嘈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对材料中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元朝设立行省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边疆地区B.中统、至元年间,行省正式成为常设机构
C.“都省”指中书省,“省官”指行省的地方长官D.行省长官掌管地方军事、财政、行政等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