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三级9月月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3小题,约11340字。
2016-2017学年高三级9月月考试题
历 史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3分)
1.“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图,同构效应正好刻画了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就此推断画横线处在内容是
A.科举制度 地主经济 B.专制皇权 商品经济
C.官僚政治 地主经济 D.封建割据 商品经济
2.明代初期,田赋实行实物征调,官员的官俸禄米也必须到南京支取,路远费多,官员也得不到实惠。后来决定在南方实行“金花银”新制,所得田赋银两悉数解入国库,再以白银支付俸禄,后来又将此项改革推行到北方。这项措施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财政制度变革 B.促进了商品贸易的发展
C.杜绝了官员贪污腐败现象 D.缩小了南北的经济差距
3.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材料表明
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 B.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
C.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 D.明 确学生的最高学术目标
4.孟德斯鸠曾说:“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以后,每一个城市便表现了它自己的特色……既然人们不过是由于一种特殊的法律上的规定才成为罗马公民的……因此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在孟德斯鸠看来,更多意大利人成为罗马公民
A.加剧了罗马社会矛盾 B.扩大了罗马统治基础
C.有利于罗马帝国统一 D.导致罗马失去凝聚力
5.马克思•韦伯认为:宗教改革并不意味着解除教会对日常生活的控制,相反却只是用一种新型的控制取代先前的控制。这里“新型的控制”指的是
A.虔诚的信仰 B.教会的仪式 C.真诚的善行 D.神父的指引
6.孔子思想在17至18世纪的法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伏尔泰赞扬孔子“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是超越基督教教义的最纯粹的道德;法国 1793年宪法所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及《人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宣言》都写入了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分别定义为自由的道德界限和公民义务的原则。法国推崇孔子的主要原因是
A.借助孔子道德反对基督教神学思想 B.利用中国道德政治批判西方现实
C.儒学与“理性”社会核心思想一致 D.宣传平等思想构筑近代社会理念
7.威廉•伊斯特利和罗斯•莱文撰文宣称,欧洲人在殖民活动中非正式的规范和文化、法律规范、政治制度、具体的技术等等,在塑造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任何地方只要存在欧洲人,无论人多人少,也不管他们来自欧洲什么地方.都会对经济绩效产生强大而积极的影响。该观点可以用来揭示
A.欧洲文明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B.欧洲殖民以传播先进制度和技术等为目标
C.欧洲殖民活动在客观上有利于当地发展
D.整个欧洲地区在当时处于世界最先进地位
8.有学者认为,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广大英国普通民众并未获得多少切实的权利,但革命为之确立的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则为每一个社会下层提供了一种合法的渠道,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财富与更高的社会地位。于是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