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临河区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试题(9科10份,含听力)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全科试卷 / 高三全科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mp3
  • 资源大小: 15.48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10/8 11:39:4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内蒙古临河区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试题(9科10份,含听力)
2016.9高三英语月考听力.mp3
【全国百强校】内蒙古临河区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地理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内蒙古临河区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化学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内蒙古临河区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内蒙古临河区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内蒙古临河区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数学(理)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内蒙古临河区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数学(文)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内蒙古临河区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物理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内蒙古临河区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英语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内蒙古临河区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内蒙古临河区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政治试题.doc
  巴市一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高三年级      语文试题 
  试卷类型:A                                   
  说明:本试题分为第I卷和第II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卷面总分150分,试卷试题全部写在答题卡上,考试完毕后,只交答题卡。
  第I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相对于六朝小说而言,唐代小说是一次质的飞跃。六朝作家对鬼神怪异往往信以为真,因此在小说中采取“实录”法记载鬼神之事,干宝在《搜神记序》中曾经公开声称写作的目的是“发明神道之不诬也”。唐人虽然相信鬼神之事者甚多,但是对鬼神之事普遍表示怀疑。他们在小说中记载神鬼怪异,并非把它们当成真人真事,而是假托鬼物,以增强小说情节的曲折性。《任氏传》作者沈既济自称“志异”,李公佐在《南柯太守传》中也说“稽神语怪,事涉非经”。他们明知鬼怪是怪异离奇的,却有意识地对此进行描写,这些做法体现了唐人小说创作的自觉性。明代谢肇淛《五杂俎》指出:“凡为小说及杂剧、戏文,须是虚实相半,方为游戏三昧之笔。”在情节的处理上,唐代小说创作基本上做到了虚与实的有机结合。唐代小说作家并没有建立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使小说摆脱了长期以来作为子、史附庸的地位,艺术上逐渐走向成熟。
  唐代小说强调情节的传奇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统一。中国古典诗文自《诗经》开始,便建立了“寄托”的传统。古典小说在其发生、发展的起初阶段,这种“寄托”的特点不太明显,到了唐代小说才充分体现出来,宋代洪迈在《容斋随笔》曾经指出唐人小说“鬼物假托”的特点,《李娃传》《枕中记》《南柯太守传》《谢小娥传》《虬髯客传》等唐代小说作品都清晰地传达出作者的创作意图,抒写个人情怀,反映时代背景。这些小说构筑人仙相恋、梦入蚁穴、弱女报仇等等离奇怪异的情节,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看法。
  唐代小说将情节的虚构、想象与作品的艺术性融为一体。史传作品“实录”的方法要求做到事件真实、用词凝练、语气平缓,这样必然限制了作品艺术的发挥;唐代小说创作突破了“实录”的束缚,在作品的艺术性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唐人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倾注着大量的感情色彩,使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成功。如《霍小玉传》成功塑造小玉美丽而痴情的形象,《莺莺传》中的崔莺莺、《柳氏传》中的柳氏、《无双传》中的刘无双、《云溪友议•韦皋》中的玉箫女等女性形象也像霍小玉一样多情、善良,感人至深。
  唐人小说作家还注重细节描写和场面刻画。塑造人物形象离不开作品的细节描写,《任氏传》刻画狐女所特有的细节,体现了任氏作为狐女的羞怯与谨慎。诸如此类的例子在唐代小说中是很多的,而没有成功的细节描写、合理的艺术想象,一味追求情节的传奇性,很容易陷入荒诞。场面描写也是唐代小说创作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运用夸张、白描等艺术手法,烘托小说氛围,如《柳毅传》中钱塘君出场一节有声音、有色彩,还有动作,构成一幅宏伟、壮观、气势磅礴的场面,有力地衬托出钱塘君威猛、刚烈、神力无边的形象。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曾经将“唐人以前”与“宋人以后”的小说创作进行比较:“小说,唐人以前,纪述多虚,而藻绘可观;宋人以后,论次多实,而彩艳殊乏。”可见,在情节的虚实关系上,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作品的艺术性也会带来迥然不同的影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六朝作家对鬼怪之事常信以为真,干宝在《搜神记》中记载鬼神怪异之事,其创作动机就是要证明神鬼的真实存在。
  B. 沈既济和李功佐在进行小说创作时有意识地描写一些怪异离奇的事情,增强了小说情节的曲折性,体现了创作的自觉性。
  C. 唐代谢肇淛《五杂俎》认为,小说和戏曲一样,皆有虚构之辞,情节虚构与真实必须各占一半才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
  D. 《李娃传》《虬髯客传》都具有“寄托”的特点,这种特点虽然从我国古代小说起源时就有,但直到唐代小说才得以充分体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因为采用“实录”的方法必然会限制作品艺术的发挥,所以唐代小说创作不再使用“实录”的    方法。
  B.作家在创作《霍小玉传》时倾注了大量的感情色彩,成功塑造了霍小玉美丽、多情、善良的形象,深深感动了读者。
  C.唐代小说如果只追求情节的传奇性,没有成功的细节描写和合理的艺术想象,就塑造不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猛,琅邪临沂人。五岁而父清遇害。陈文帝军度浙江,访之,将加夷灭。母韦氏携之遁于会稽,遂免。及长,勤学不倦,博涉经史,兼习孙、吴兵法。以父遇酷,终陈文帝之世不听音乐,蔬食布衣,以丧礼自处。宣帝立,乃始求位。 太建初年,释褐鄱阳王府中兵参军,再迁永阳王府录事参军。诏随大都督吴明彻略地,以军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