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以德》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约3130字。
《为政以德》教学设计
鄞州高级中学语文组 任甘
【教学目标】
1、理解德的本义,借助海德格尔的“存有场”的概念加深对“德”的内涵的理解。
2、在理解阐释德的内指与外指的过程中解决文言字词句。
【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从德的内指和外指两个方面理解“为政以德”。
【教学方法】借鉴西方文学理论探究孔子学说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德的本义——心正为德
(一) 德的本义探究
1、 甲骨文(板书):左边是“彳”,右边是一只眼睛加一条垂直线,表示目光直射。行动正直,目不斜视,就是德。
2、 金文(板书):“目”下加“心”,是说目正、心正才是德。
3、 小篆(板书):右上改为直,直心为德。
(二)重点语句探讨:“为政以德,譬如星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重点字词补充:“为”意为治理;“以”意为用。“为政以德”是“以德为政”的倒装。“德”,此处也可解释成有德之人。
2、根据甲骨文、金文和小篆中对德的本义的解释,以及孔子开篇的第一句话,你认为“德”的根本是什么?
[解析]德的根本是“心正”,即直下明心,一切皆由心生。
比如《品质》中的鞋匠格斯拉,以制鞋为乐,甚至在工作的劳苦中,也能感受到生命的跳动和喜悦,他将自己的生命融进了靴子里。就像一个婴孩,面对鲜活的生命,你能不产生怜惜之情吗?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尤其是父母,呵护、疼爱,期待着他长大、成才。这种情感像流淌的清泉一般,是自然流露的,没有丝毫的矫饰。然而,后世的当政者却将“德”高高挂起,作为一种政治资本来炫耀、挥霍,那些所谓的君子满口仁义道德,内心却肮脏不堪,这完全违背了孔子的初衷。
孔子将“为政以德”的当政者比作岿然不动的星辰,星辰能发光,这种光就是德行之光,百姓受到德行之光的感召,自然会归顺。
二、德的内涵——内指与外指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中有个概念叫做“存有场”。举一个非常简单却一直被我们所忽视的例子,一个刚刚对自己的名字有反映的孩子,当你叫他的名字让他去做某事时他会马上去做,但当你问他某某人(即是这个孩子的名字)是谁时,他却不知所措,可能指向你或者其他什么人。但在几个月之后再问同样的问题时,他会毫不忧郁地指向自己。这是由于在达到这个阶段前,他听到他的名字,会以为是指一个和他有关而他要反映的存有场。这一现象很快被社会和习俗所掩蔽而被彻底忽略。由此,他认为“存在本身表示站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