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件(4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学设计.doc
课件共48张,教案约10040字。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 教学目标
(一)历史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1、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结束了鸦片战争以来的屈辱外交史,这与旧中国软弱投降的外交有着本质的区别。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这五项原则被认为是处理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过深远影响,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作出的重大贡献。
(二)能力训练
1、在二战后的世界局势中理解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学习在世界史的背景中理解中国史。
2、通过将新中国的外交与近代以来的屈辱外交相对照,增强在比较中学习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3、 解读部分原始文献及影像资料,增强通过阅读史料来学习历史的能力。
(三)基础知识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国际环境,也就是要明白新中国外交舞台的国际背景。
2、理解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外交基本方针的内涵、意义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识记新中国在上述背景中和上述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的外交实践,即开拓外交新局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4、 运用:探索“万隆精神”的现实意义。
(四)过程与方法
1、在丰富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中,感知、了解和探究新中国初期,开拓外交新局面的历史进程,加深对本课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2、通过对新中国外交与近代以来的屈辱外交的比较,指导学生掌握在比较中学习和理解历史问题的方法。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实践。
教学难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涉及到对国内外复杂的形势与历史的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
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手段
导入 简要评价、导入新课 学生小演讲 学生制作的PPT
一、 新中国外交面临的国际环境
1、 有利条件
2、 不利条件 在两极化的世界局势大背景下,新中国外交面临怎样的国际环境? 思考、回答。
PPT
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1、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 外交方针的制定
新中国建立之初就确立了有别于旧中国的外交原则。
谈谈你对外交方针内涵的理解及意义的认识。
回忆、总结、归纳、阐述。
思考、讨论、分析、回答 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