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ppt35
- 资源简介:
共53张,读究悟鉴,思考探究,知识梳理。含有配套教案。
百家争鸣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的背景、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及其所产生的影响。这些内容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同时,本课的学习是本专题学习的基础。有助于把握诸子百家博大精深的文化及作出的贡献,有助于我国两个文明的建设。本课的内容主要有四目:孔子和早期儒家;老庄之学;法家思想;墨家的主张。四目在逻辑上是并列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高三学生已完成高中历史必修一和必修二两个模块的复习,对春秋战国的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状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为深入探究春秋战国时各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提供知识基础。通过以往的历史学习,他们已经逐步具备了开放性学习的特点,他们的思维更活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历史,能更理性地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些都有利于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去感悟,探究思想家的思想成果,并以史为鉴。但他们对于春秋战国时期文化方面的知识涉及甚少,也没有形成系统地认识,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材料,运用动漫、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更深层次、更全面地学习。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3)概述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图文、文本资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探究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2)阅读《论语》、《老子》、《韩非子》等篇中名句,结合一些寓言故事,分析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3)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分析百家争论的焦点,进而巩固知识。
(4)课堂点拨,课后学生自主分析百家争鸣对当时和后世及当代社会的重要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的一次思想大解放,是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2)感悟先秦哲人关于做人、处事和立国的智慧,它们为人类思想宝库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四、重点难点
重点:春秋战国时儒、道、法、墨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难点:如何认识和理解百家争鸣在春秋战国时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五、学法教法
本课为一课时,课型为高三复习课。相应的学法有材料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