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周练试题(三)(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2道小题,约8440字。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周练试题(三)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韩非子说:“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这一描述,反映出( )
A.韩非子人性好利的思想主张
B.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激烈交锋
C.战国时以军功爵制激励百姓
D.诸侯争霸急需专制集权理论
2.西周频繁举行朝聘、盟会、享宴、祭祀等活动,各诸侯未必都娴于礼仪,但又不能闹笑话,这就得有一个熟悉礼仪的人在旁边帮助指点,这个人就叫“相礼”。春秋时,“相礼”演变为“上层人物的高级助手”之意,也就有了后来“丞相”的雏形。这反映出( )
A.丞相制度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
B.丞相的主要职责是防止诸侯失仪
C.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已相对完善
D.丞相自出现就可能拥有较高权力
3.据《西周的政体: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周初所封诸候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而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情况。其主要目的是( )
A.监督商族残余势力 B.防范诸侯坐大割据
C.利于文化远播天下 D.扩展王朝四周疆域
4.《礼记》云:“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可见,古时婚姻( )
A.强调夫妻同心的物质追求 B.带有浓厚的宗法色彩
C.强调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D.明确男女的家庭分工
5.宋朝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绍兴中,军旅之兴,急於用度,度牒之出无节。上户和籴所得,减价至二、三十千。时有‘无路不逢僧’之语。”洪武十四年,诏天下编赋役黄册规定“僧道给度牒,有田者编册如民科,无田者亦为畸零。”这些措施有利于( )
A.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B.丰富科举考试内容
C.强化对官吏思想控制 D.加快宗教势力扩张
6.“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其中“经”的地位较高。从汉至唐,《孟子》一直被列入子部,到南宋时,《孟子》则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的第十三部经书。元朝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重文轻武观念渐趋兴盛 B.民本思想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7.南开大学教授李治安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一反一合”阶段的“合”。作者认为行省制( )
A.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
B.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
C.保证了元朝版图基本上不再变动
D.充分借鉴了两宋政治制度的优点
8.《元史•地理志一》载:“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边疆地区设置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这主要表明元朝( )
A.推行了民族融合政策 B.边疆经济超越了内地
C.进行了政治制度创新 D.加强了对边疆的管辖
9.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全国兴修水利工程10793处,其中两浙路修建1980处。此外,还在东南沿海修筑了长达500余里的江北捍海堰和浙江捍海石塘、钱塘江工程等。这反映了( )
A.连年暴雨导致严重洪涝灾害 B.水利政绩成为擢升的依据
C.江南经济发展推动水利建设 D.全国政治中心南移的结果
10.宋代以首都开封为代表的很多城市,流动人口远高于当地户籍人口,称为“浮客”。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