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重点中学2016年2月高三历史备考检测卷(6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北京市海淀区重点中学2016年2月高三历史备考检测卷
北京市海淀区重点中学2016年2月高三历史备考检测卷1.doc
北京市海淀区重点中学2016年2月高三历史备考检测卷2.doc
北京市海淀区重点中学2016年2月高三历史备考检测卷3.doc
北京市海淀区重点中学2016年2月高三历史备考检测卷4.doc
北京市海淀区重点中学2016年2月高三历史备考检测卷5.doc
北京市海淀区重点中学2016年2月高三历史备考检测卷6.doc
北京市海淀区重点中学2016年2月高三历史备考 明清时期 检测卷
A卷
一、选择题
1.从明朝初年废丞相制度到清朝初年设军机处,表明
A.皇权日益强化 B.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日益尖锐
C.皇权代替相权 D.中央机构日益完善
2.明朝统治者制定了许多有关经济的法令,如“钞法”、 “盐法”、“茶法”、“市厘”,并对借贷、买卖、市场都有具体规定,其原因是
A.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B.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
C.一条鞭法推行的影响 D.郑和下西洋推动外贸发展
3.明清时期商业繁荣的表现不包括
A.大量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 B.开始出现了最早的夜市和柜坊
C.北京和南京汇集了四面八方的特产 D.江浙地区出现一批以工商业著称的城镇
4.明清时期商业继续繁荣,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下列史实与明清时期商业和城市发展的现象不符合的是
A.纺织业手工工场出现 B.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
C.在东南沿海出现了大量外贸港口城市 D.江浙地区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5.下列思想主张或评价,属于明末清初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的是
A. 指责儒家经典,否定孔子 B. “工商皆本”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趋时更新”
6.十七世纪末期台湾纳入了清朝版图,当时管辖台湾的省级行政机构是
A.澎湖巡检司 B.台湾省 C.福建省 D.台湾府
7.下列文学形式,与市民阶层文化需求无关的是
A.楚辞 B.宋词 C.元曲 D.明清小说
8.明朝大儒王阳明提出来的思想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北京市海淀区重点中学2016年2月高三历史备考 宋元时期 检测卷
A卷
一、非选择题
1.宋初加强皇权、分割宰相职权的主要措施有
①增设参知政事参与政事决策 ②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③设三司使管理中央财政收入 ④设通判监督知州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
2.中国古代将国库收入与物价稳定及商品流通结合起来的政策是
A.“相地而衰征” B.租庸调制 C.市易法 D. 一条鞭法
3.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向西方传播的过程中,作出贡献最大的是
A.中国的航海家 B.日本的“遣唐使”
C.阿拉伯的商人 D.意大利的传教士
4.辽宋夏金时期促使火药使用广泛及火器制造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科技的进步 B.农耕经济的发展
C.民族联系的加强 D.频繁战争的需要
5.指南针最先用于航海、火药最早用于军事分别是在
A.北宋-唐末 B.北宋-元末 C.北宋-南宋 D.南宋-元朝
6.中国宋元时期的一项重大技术发明传到欧洲,对欧洲的文化传播和社会政治、经济的
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项技术的发明家是
A.李春 B.郭守敬 C.沈括 D.毕昇
二、非选择题
7.宋太祖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结合唐中后期以来的史实,说明宋太祖产生“内患深可惧”意识的根据,并概述
……
北京市海淀区重点中学2016年2月高三历史备考 魏晋南北朝时期 检测卷
A卷
一、选择题
1.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创制的瓷器是
A.白瓷 B.青瓷 C.彩瓷 D.青花瓷
2.魏晋南北朝时期改进和推广使用的灌溉工具是
A.翻车 B.水碓 C.水磨 D.筒车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恢复北方农业经济 B.加速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4.北魏实行均田制,主要是
A.对农民原有的土地重新分配 B.把官僚地主多占的土地拿来重新分配
C.把政府掌握的土地进行分配 D.对全国所有的耕地重新进行分配
5.右面这幅漫画是创作者对中国古代哪一项制度的描述
A.均田制 B.租调制
C.租庸调制 D.三长制
二、非选择题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高祖(北魏孝文帝)欲迁都,临太极殿,引见留守之官大议。……罴(燕州刺史穆罴)曰:“臣闻黄帝都涿鹿。以此言之,古昔圣王不必悉居中原。”高祖曰:“黄帝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即定之后,亦迁于河南。”
《魏书》卷14
材料二:(公元529年)降将赵庆之入洛阳,后逃回,他对人说:“吾始以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乡,比至洛阳,乃知衣冠人物尽在中原,非江东所及也,奈何轻之。”
《资治通鉴》卷153
材料三:汉族大量流亡,落后民族大量内迁,是从西晋末年正式开始的,到隋文帝灭周后才告结束。这中间相隔将近三百年,形式上是接连不断的战乱,实质上是文明程度不同的许多落后民族在“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他们征服了的民族的较高的文明所征服”这个历史的永恒规律支配下,在中心地区进行融合运动。
《中国通史》第2卷
回答:
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原因和特点是什么?就其结果和实质等方面谈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