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百家争鸣”2016年8月号第1辑
- 资源简介:
约31610字。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百家争鸣”2016年8月号第1辑
整理 fcs2002
1. 让改革后的“雷评”不再“雷人”
2. 希望“妮妲”不会被除名!
3.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4. 质疑与回应是科学工作的常态
5. 推进理论创新才能不忘初心
6. 快递额外收费为何引发争议
7. 不必顾虑APP实名
8. 缺乏科学素养的争论离真相太远
9. 进城随迁子女离城市生活还有多远
10. “吹哨人制度”吹响了举报的集结号
11. 立法禁止城市垃圾“上山下乡”值得推广
12. 三部门退出 反思不能停
13. 光有“急救免责”不够
14. 除了被骗还有什么办法走出精神危机
15. “村规民约”不能偏离法治轨道
16. 监管手游既要从严也要与时俱进
17. 有权利意识更要守住规矩
18. 高校校舍出租名不正言不顺
19. “小胖墩”营养过剩也是一种病
20. 健康理念不跑偏 农村儿童才康健
21. 让更多患者用得上“救命药”
22. 莫因细则衔接问题减损二孩红利
23. 激发文化自信的深沉力量
24. 公开道歉,传递司法的温度
25. 充分交流减少“信息逆差”——让公共政策“行稳致远”
26. 规范网约车服务应突出乘客本位
27. 中国企业“全球化”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28. “烂皮鞋”还能制成什么?
29. 雇用水军刷票刷不出美丽乡村
30. 专车联姻,见证规则与私利的决斗
1. 让改革后的“雷评”不再“雷人”
2016-08-02 14:42 来源:深圳特区报
“雷评”所经历的改革变迁,是“放管服”改革的一个微观缩影,为彻底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乱象提供了一个样本
作者:姚龙华
炎炎夏日,“妮妲”来袭。酷暑高温与超强台风不期而遇,难免擦出激烈火花,电闪雷鸣将成狂风暴雨的“标配”。但愿矗立在我们城市中的那些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都通过了“雷评”,经住超强台风的洗礼,免受雷电灾害的侵袭。
所谓“雷评”,即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为确保相关建设工程项目的公共安全而设置的一道“防火墙”。不过,由于以往的“雷评”存在许可环节多、审批效率低、办证时间长、中介服务收费高的问题,与简政放权的改革动向相背离,没少遭到社会质疑与吐槽,去年还被李克强总理直接点名批评,从而推动了防雷减灾领域一场“雷厉风行”的改革。
从“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防雷产品测试”两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取消,到涉及防雷行政审批的所有中介服务全部清理规范完毕,再到全面开放防雷装置检测市场,原先的“雷评”逐渐成为“历史”。在“雷评”领域,气象部门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斩断与中介机构之间的“利益脐带”,不再让“红顶中介”戴着政府的帽子、拿着市场的鞭子、收着企业的票子,避免其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形成“对冲”,从而给企业送去“真金白银”的减负红包。在改革后,每年将有20多万个工程项目避免重复许可,大约缩短办理时间40天;每年仅建设工程防雷项目就可减轻企业负担约40亿元。
取消气象部门一手把控的“雷评”中介服务,并不是彻底抛弃“雷评”本身。为防范风险而设置的“雷评”,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评、谁来评,以及评估的有效性标准何在、由谁监管。气象部门放开“雷评”的市场准入,对从事“雷评”的机构进行资质认定,以便于企业公开招标、自主选择。同时,完善防雷减灾标准规范,为项目设计提供技术参考,强化自身的监管与服务职能。如此一来,既推动形成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竞争规则,又杜绝“监管真空”,确保放下去的事项接得住、管得好,从而走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
“雷评”所经历的改革变迁,是“放管服”改革的一个微观缩影,为彻底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乱象提供了一个样本。李克强总理点名的“雷评”在“雷厉风行”的改革后面目一新了,不过那些没被点名却也让企业跑断腿、磨破嘴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依然“雷人”,成为另类的“雷评”。“现在要建一个项目评估环节实在太多了:环评、水评、能评、安评、震评、交评、灾评、文评、雷评、气评……这个评、那个评,一些地方同志把这些评估编成了笑话!”要让凡此种种的评估不再“雷人”,不再让人笑话,相关部门还得拿出“削权割肉”的改革魄力!(姚龙华)
2. 希望“妮妲”不会被除名!
2016-08-02 14:51 来源:深圳特区报
防御台风,最终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人。应急预案已定,关键看现场表现。临场应变更快更合理,工作效率更高,市民生命财产和城市安全就更有保障
作者: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妮妲”,听上去像是美女的名字,但在眼下却是一场来势强劲的台风。今年第4号台风“妮妲”,也是今年以来首个登陆广东的台风,来了。深圳市气象台于昨日17时将全市台风橙色预警升级为最高级别的红色,至此深圳进入台风特别紧急防御状态。
以前,有好几场台风都与深圳擦肩而过,让人虚惊一场。但虚惊一场却是好事,谁都不愿正面遭逢。应该看到,天气不为个人意志所转移,面对台风将正面袭击珠三角的预测信息,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做好各类防范和应对措施,把灾害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保护好市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安全。
防御“妮妲”,我们有信心。深圳遭受台风暴雨袭击的频率较高,一次又一次的防御让这座城市积累了经验。在指挥系统的高效运转、不同单位和部门的联动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