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2016-2017学年度高三年级7月月考全科试卷(5科6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2017届新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
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2017届新高三第一次月考数学(文)试卷.doc
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2017届新高三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试卷.doc
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2017届新高三第一次月考数学(理)试卷.doc
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2017届新高三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试卷.doc
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2017届新高三第一次月考英语试卷.doc
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2017届新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doc
福州格致中学2016~2017学年度高三年级7月月考
语文试卷
说明: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 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辞源》首次编纂始于1908 年,其时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随着新的
科学技术传入中国。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首先是语言的输入,《英华大辞典》《法华大辞典》《中德字典》等大量外语学习词典陆续出版;其次是自然科学的普及与专科词典的问世,在《辞源》编纂前后,商务印书馆已着手编纂专门辞典20 种,包括人名、地名、哲学、医学等。第一版《辞源》的主编陆尔奎在《辞源说略》里指出:“海上译籍初行。社会口语骤变,报纸鼓吹文明,法学哲理名辞,稠叠盈幅。”
在大量西方辞书纷纷出版时,《辞源》独树一帜,走了一条完全中国化的道路。陆尔奎提出了“国无辞书,
无文化可言”的观点,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说法,这和近代国学的代表人物章太炎提出的“本国人有本国人的常识”的观点实质相同。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辞源》收录的是全部是中国经、史、子、集等典籍中实际用过的词语,解释的全部是这些词语在文献语境和思想建构中具有的本来意义。存储了词语,同时进一步存储了知识,《辞源》可以说是以古代典籍的词语及其解释为信息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库。
《辞源》作为20 世纪初社会文化和思想发展的产物,是我中国文化转型期的一项标志性成果。它的产生
受到西方以辞书形式传播知识、传播文化的出版事业的影响,但在内容上却立足中国本土、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辞源》不收引进的词语,它的“百科”的概念也不以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科学技术为分类标准,而是参照中国古代文化词语与名物词的分类。它保留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话语权,有利于国际对话时明确本国的立场。中国很多词语用来翻译西方的概念,有些概念也被现代文化所吸收,但《辞源》仅仅保存我们自己古代的话语意义,并不涉及国外与现代意义。例如“文化”一词,现代有了几十种定义,但《辞源》的释义仅仅是“文治与教化”。书证用刘向《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又用《文选》晋•束广微《补亡诗•由仪》:“文化內辑,武功外悠。”《辞源》的宗旨是为阅读者还原中国古代对这个词语使用的原貌,使读者不用外国的和现代的词语意义去附会古代,这样才能形成必要的国际对话和古今对话。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问题是当前文化建设最关键的问题。传统文化的传承,首先要有正确的历史观点和辨识能力,培养能够把传统文化引向现代的人是当务之急。这样的人应当是既能真正懂得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又能用自己的话语与西方对话的人,也就是在人文科学上能够正确对待继承和借鉴的人。《辞源》在这一方面
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选编自《百年〈辞源〉的现代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辞源》编纂前后,商务印书馆正大量编纂包括人名、地名、哲学、医学等内容的专门辞典。
B.《辞源》的“百科”的概念不以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科学技术为分类标准,而是按照中国古代文化词语与名物词的分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浞怒,他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