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70个字。
不仅仅是“告诉”
博罗县义和中学 黄海英
“告诉”是一种最简易的教学方法,自古就有。在私塾教育中则最常见。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曾提到这种教学方法,它只要求学生记住先生的讲解而不在乎是否能理解,也不允许学生有点点的“离经叛道”或“标新立异”,否则将遭到怒斥甚至挨打。所以,当鲁迅问及“怪哉”一虫时,先生脸上有“怒色”了。这种只是让学生一味地死读书、读死书的教学方法,可算是一种最标准不过的“告诉”式教学,虽在个别方面有可取之处,但可以肯定,它是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是很不科学的。
时过境迁,私塾已不复在,但传统之“告诉”方式却被承继了下来。教师不仅“垄断”了课堂,就是课余也得让学生听安排。
“告诉”的越多就越受用?“告诉”的越多就越能成事?
有个渔夫,他具有一流的捕鱼技术,因此被人称作“渔王”。然而,他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他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从儿子们懂事起就教他们捕鱼技术,并且把所有的捕鱼经验都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渔技竟然赶不上一般渔民的儿子!这位渔夫的渔技固然是一流的,平时教自已的儿子也是尽心尽意的,然而效果却不佳。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恐怕是他没有放手让自己的儿子去独立操作。这正像教游泳一样,无论教者口头上传授的经验多么丰富,示范的动作多么到位,如果不让学员亲自下水去实践,其效果是不会理想的。
教捕鱼、教游泳是如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教师仅仅是“告诉”,把学生当作知识的接受器,而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是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的。这个道理其实许多教师都懂得,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有许许多多的教师为了怕讲得不多而导致学生接受的知识太少或其它原因而不能真正正视、看重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