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联考模拟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全套20份打包)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6年高考+联考模拟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全套打包)
专题01 STSE 化学与技术 化学用语-2016年高考+联考模拟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
专题02 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2016年高考+联考模拟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
专题03 离子反应-2016年高考+联考模拟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
专题04 氧化还原反应-2016年高考+联考模拟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
专题05 金属及其化合物-2016年高考+联考模拟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
专题06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2016年高考+联考模拟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
专题07 物质结构-2016年高考+联考模拟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
专题08 物质结构与推断-2016年高考+联考模拟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
专题09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2016年高考+联考模拟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
专题10 电化学及其应用-2016年高考+联考模拟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
专题11 反应速率、化学平衡-2016年高考+联考模拟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
专题12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2016年高考+联考模拟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
专题13 化学实验基础-2016年高考+联考模拟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
专题14 无机综合与推断-2016年高考+联考模拟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
专题15 工艺流程-2016年高考+联考模拟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
专题16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2016年高考+联考模拟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
专题17 有机化学结构与性质-2016年高考+联考模拟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
专题18 有机化学合成与推断(选修)-2016年高考+联考模拟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
专题19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2016年高考+联考模拟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
专题20 化学与技术(选修)-2016年高考+联考模拟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
专题一 STSE 化学与技术 化学用语
1.【2016年高考北京卷】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
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
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
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
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
【答案】B
2.【2016年高考海南卷】下列物质不可用作食品添加剂的是( )
A.谷氨酸单钠 B.柠檬酸 C.山梨酸钾 D.三聚氰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谷氨酸单钠为味精的主要成分;B.柠檬酸主要用作酸味剂、抗氧化剂、调色剂等;C.山梨酸钾,主要用作食品防腐剂;D.三聚氰胺有毒,不能不可用于食品加工及作食品添加剂。故选D。
考点:考查常见有机物及食品添加剂
【名师点睛】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是这几类:防腐剂——常用的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抗氧化剂——与防腐剂类似,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常用的有维C等;着色剂——可改变食品的外观,使其增强食欲,常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靛蓝等;增稠剂和稳定剂——可以改善或稳定冷饮食品的物理性状,使食品外观润滑细腻,如在酸奶、冰淇淋等中加入;营养强化剂——可增强和补充食品的某些营养成分如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无机盐等),如各种婴幼儿配方奶粉就含有各种营养强化剂;膨松剂——部分糖果和巧克力中添加膨松剂,可促使糖体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起到膨松的作用,常用的膨松剂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复合膨松剂等;甜味剂——目的是增加甜味感,常用的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有糖精钠、甜蜜素、阿巴斯甜等。酸味剂——部分饮料、糖果等常采用酸味剂来调节和改善香味效果,常用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是面粉增白剂的主要成分,我国食品在面粉中允许添加最大剂量为0.06g/kg,增白剂超标,会破坏面粉的营养,水解后产生的苯甲酸会对肝脏造成损害,过氧化苯甲酰在欧盟等发达国家已被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香料——香料有合成的,也有天然的,香型很多,消费者常吃的各种口味巧克力,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各种香料,使其具有各种独特的风味。本题属于基础题,化学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3.【2016年高考江苏卷】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下列活动会导致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是( )
A.燃烧煤炭供热 B.利用风力发电 C.增加植被面积 D.节约用电用水
【答案】A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与环境保护,低碳经济等有关判断
【名师点晴】掌握能源的特点、燃烧产物以及常见新能源等是解答的关键,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题目难度不大。
4.【2016年高考四川卷】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氯气作水杀菌消毒剂
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而杀菌消毒,发生化学变化,错误;B、硅胶作干燥剂是利用其吸水性,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正确;C、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化合使之生成无色物质,错误;D、肥皂水显碱性,与蚊虫叮咬处释放的酸发生中和反应,错误。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
【考点定位】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物质的用途
【名师点睛】本题以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用途为载体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抓住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改变、个数不增减,原子核不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二者缺一不可。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多从化学的视角关注生活,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知识。题目较易。
5.【2016年高考天津卷】根据所给的信息和标志,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 C D
《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能“止咳逆上气” 碳酸氢钠药片
古代中国人已用麻黄治疗咳嗽 该药是抗酸药,服用时喝些醋能提高药效 看到有该标志的丢弃物,应远离并报警 贴有该标志的物品是可回收物
【答案】B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史、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实验安全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实验安全等知识点专题二 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
1.【2016年高考海南卷】利用太阳能分解制氢,若光解0.02 mol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生成H2的质量为0.02g
B.可生成氢的原子数为2.408×1023个
C.可生成H2的体积为0.224L(标准情况)
D.生成H2的量理论上等于0.04mol Na与水反应产生H2的量
【答案】D
考点:考查水的分解及简单方程式的计算
【名师点睛】本类题的解题策略:(1)掌握基本概念,找出各化学量之间的关系;(2)加强与原子结构、元素化合物性质、有机物结构性质等相关知识的横向联系;(3)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在常规解法和计算技巧中灵活选用。顺利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是:一方面要仔细审题,注意关键字词,熟悉常见的“陷阱”;另一方面是要把各种量转化为物质的量,以此为中心进行计算。
2.【2016年高考江苏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H2在负极上失去电子
B.0.1mol/LNa2CO3溶液加热后,溶液的pH减小
C.常温常压下,22.4L Cl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6.02×1023个
D.室温下,稀释0.1mol/LCH3COOH溶液,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H2发生氧化反应,在负极上失去电子,A正确;B、升高温度,促进碳酸钠的水解,溶液的pH增大,B错误;C、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22.4LCl2中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含有的分子数小于6.02×1023个,C错误;D、室温下,稀释稀醋酸,虽然电离平衡正向移动,自由移动离子的数目增加,但溶液体积的增大起主导作用,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减小,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D错误。答案选A。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等
【名师点晴】该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碳酸钠的水解、气体摩尔体积以及弱电解质的电离是解答的关键,易错选项是D,注意理解溶液导电性影响因素,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弱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和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的电荷越多,溶液的导电性越强。若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很小,而弱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则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因此电解质的强弱与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并无必然联系。
3.【2016年高考四川卷】 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4g镁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B.标准状况下,5.6L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5NA
C.氢原子数为0.4NA的甲醇分子中含有的σ键数为0.4NA
D.0.1L0.5mol/LCH3COOH溶液中含有的氢离子数为0.05NA
【答案】B
【考点定位】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相关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名师点睛】本题型为新课标高考的常见题型。解答本类题目要审清选项中涉及的以下几个方面:①要审清所求粒子的种类,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②涉及物质的体积时要审清物质的状态和温度、压强,③涉及中子数和化学键的计算,要审清相关物质的结构和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④涉及化学反应要明确相关反应的特点和电子转移;⑤涉及溶液中的微粒要关注电离和水解;⑥要注意审清运算公式。
4.【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
专题一 离子反应
1.【2016年高考海南卷】下列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H++OH−=H2O” 表示的是( )
A.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 B.NH4Cl溶液与Ca(OH) 2溶液混合
C.HNO3溶液与KOH溶液混合 D.Na2HP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
【答案】C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名师点睛】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如H++OH-===H2O可以表示可溶于水的强酸或强酸酸式盐与可溶于水的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和水的反应。
书写离子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
(1)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可溶性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可溶性盐)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非电解质、弱电解质、难溶物、气体、单质、氧化物均用化学式表示。
(2)离子方程式书写时,浓硫酸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而浓硝酸、浓盐酸要拆写成离子形式。
(3)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如NaHCO3不能拆写成“Na++H++CO2-3”。
(4)氨水作为反应物写为NH3•H2O;作为生成物,若有加热条件或浓度很大时,写为“NH3↑+H2O”。
(5)高中阶段所学的离子反应一般是在水溶液中发生的,非水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不能写出离子方程式,如Cu与浓硫酸的反应、NH4Cl固体与NaOH固体的反应。
2.【2016年高考北京卷】在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O4、NaHSO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
B.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OH–
C.c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
D.a、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
【答案】C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酸碱溶液混合时溶液的酸碱性的判断以及图像分析等
【名师点睛】该题以氢氧化钡与硫酸以及硫酸氢钠的反应为载体,侧重考查溶液的导电性、离子判断以及溶液酸碱性判断。明确反应的原理,正确书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解答的关键,特别是氢氧化钡和硫酸氢钠的反应,应用顺序的不同或量的不同而导致方程式变化,是解答的难点和易错点。注意溶液的导电能力只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和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系,与离子种类无关。
3.【2016年高考江苏卷】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将铜插入稀硝酸中:Cu+4H++2NO3 -=Cu2++2NO2↑+H2O
B.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Fe3++Fe=2Fe3+
C.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