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小题,约4750字。
玉屏民族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半期考试
高中二年级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郑孝红11/1/2005 2:38:46 AM
高二( )班学生 考号[ ] 得分
第I卷(选择题 共47分)
一、(24分,每小题3分)
1.找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 匪我愆(qiān)期 公姥(mǔ) 机杼(zhù)
B.将(jiāng)子无怒 弥(mí)繁 踯躅 (zhí zhú )
C.周公吐哺(pǔ) 伶(líng)人 粗糙(cāo)
D.脉脉(mò)不语 拾掇(zhuì) 逸(yì)豫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全错的一项是
A. 槌床便大怒(卧具) 举以予人(全部,都)
B.何意致不厚(得) 系燕父子以组(泛指绳索)
C.否泰如天地(坏) 妾不堪驱使(忍受)
D.虽与府吏要(约) 谢家来贵门(感谢)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箱帘六七十 B.终老不复取
C.与子同泽 D.交广市鲑珍
4.下列各句中加点“于”字的用法,与“其势弱于秦”中的“于”相同的一项是:( )
A.齐人勿附于秦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D.师不必贤于弟子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B.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C.乘骐骥以驰骋兮 D.思厥先祖父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没有词类活用情况的一句是:( )
A.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B.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C.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D.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赋、比、兴是其主要的表现手法。《诗经》也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
B.《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的民歌集,因数量只有十九首而得名。
C.“风骚”是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它们分别代表了《诗经》和《楚辞》的最高成就且分别开启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
D.“乐府诗歌”原指汉代官府(乐府)从民间收集整理的一部分诗歌,后来泛指各朝民歌和一部分文人创作的具有民歌特色的诗歌。
8.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
B.《离骚》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屈原的作品。屈原另有《九歌》《九章》《天问》等。
C.《孔雀东南飞》以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为线索组织材料,人物对话富有个性,铺陈排比手法运用精当。
D.曲,又称“词余”,以元代成就最高,它分为散曲和戏剧。明清的戏曲也称“传奇”,如明戏曲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清初孔尚任的传奇剧本《桃花扇》等。
二、阅读下文,完成9~14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其余依据标注给分。本题满分23分)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