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过关练习试题(3份打包)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作业手册.doc 4.77 MB
测评手册.doc 17.77 MB
作业详答.doc 1.43 MB
45分钟滚动提升训练卷(一)
(考查范围:第一单元)
基础过关
1.一些化学试剂瓶上贴有危险警告标志,下列物质的试剂瓶上所贴化学品标志有错误的是( )
A B C D
物质 Na2CO3 液氨 浓H2SO4 K2Cr2O7
危险警
告标志
2.下列溶液配制实验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
A.在容量瓶中先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加入浓硫酸配制准确浓度的稀硫酸
B.用浓盐酸配制1∶1(体积比)的稀盐酸(约6 mol•L-1)通常需要用容量瓶等仪器
C.配制NH4Fe(SO4)2标准溶液时,加入一定量H2SO4以防水解
D.用pH=1的盐酸配制100 mL、pH=2的盐酸所需全部玻璃仪器有100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3.利用下列表格中的器材和试剂能够完成相应实验的一组是( )
选项 实验器材和试剂 相应实验
A 洗气瓶(两只)、饱和Na2CO3溶液、浓硫酸 除去CO2中的HCl和水蒸气
B 滴定台(附滴定管夹)、滴定管(酸式、碱式)、烧杯、胶头滴管 中和滴定实验
C 烧杯、酒精灯、火柴、胶头滴管、蒸馏水、FeCl3饱和溶液 制备Fe(OH)3胶体
D 铂丝或铁丝、蓝色钴玻璃、酒精灯、火柴、盐酸、待测液 焰色反应实验
4.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NA个N2分子与0.5NA个H2分子所占的体积比一定是2∶1
B.相同物质的量的NH3和CH+3含有相同数目的电子
C.25 ℃时,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2NA
D.常温常压下,NO2与足量H2O反应生成0.1 mol NO,则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5.以下气体发生装置中,不易控制反应产生气体的量的是( )
图D1-1
6.实验室欲配制50 mL 2.0 mol•L-1的Na2CO3溶液,请填写下列空白。
(1)若用无水碳酸钠配制,则需Na2CO3的质量是________,称取Na2CO3固体常用的仪器是________。
(2)若用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配制,则需晶体的质量是________。
(3)若用5 mol•L-1的Na2CO3溶液配制,则需该Na2CO3溶液的体积是______mL,量取该Na2CO3溶液常用的仪器是______。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读数,所得溶液浓度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从上述配制的溶液中取出10 mL,其中Na2C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含有Na2CO3的质量是________。
(5)将取出的10 mL溶液加水稀释到100 mL,稀释后溶液中Na2C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
易错自查
7.进行化学实验要注意实验安全,正确的实验操作是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和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图D1-2中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 B.稀释浓硫酸
C.钾离子的检验 D.称量NaOH固体
图D1-2
8.下列实验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其可能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选项 异常情况 可能原因分析
A 蒸发结晶:蒸发皿破裂 将溶液蒸干或酒精灯灯芯碰到热的蒸发皿底部
B 分液: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难以滴下 没有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或玻璃塞上凹槽与漏斗口侧面的小孔没有对齐
C 萃取:液体静置不分层 加入萃取剂的量较多
D 检验Fe2+: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Fe2+已部分或全部被氧化成Fe3+
9.关于下列装置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装置①是洗气装置,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B.实验室用装置②制取氨气
C.装置③可用于制备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
D.装置④中X若为四氯化碳,可用于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图D1-3
10.等质量的CuO和MgO粉末分别溶于相同体积的硝酸中完全溶解,得到的Cu(NO3)2和Mg(NO3)2溶液的浓度分别为a mol•L-1和b mol•L-1,则a与b的关系为( )
A.a=b B.a=2b
C.2a=b D.a=5b
11.苯甲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拟用下列装置制取高纯度的苯甲酸甲酯,有关数据如下表: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水溶性
苯甲酸 122.4 249 1.27 微溶
甲醇 -97 64.3 0.79 互溶
苯甲酸甲酯 -12.3 199.6 1.09 不溶
课时作业(一) 第1讲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
基础巩固
1.下列试剂的存放方法中,有错误的是( )
A.白磷浸在盛有CS2的敞口试剂瓶中
B.金属钠浸在盛有煤油的试剂瓶中
C.浓硝酸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D.溴水放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2.下列有关仪器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烧杯均可用于给液体、固体加热
B.使食盐水中的NaCl结晶析出时,用到的仪器有坩埚、酒精灯、玻璃棒、泥三角
C.区别NaCl、Na2SO4时常用到胶头滴管、试管
D.漏斗可用于过滤及向滴定管中添加溶液
3.下列实验操作与安全事故处理错误的是( )
A.用试管夹从试管底由下往上夹住距离管口约三分之一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进行加热
B.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乙醇和乙酸依次加入到浓硫酸中
C.把玻璃管插入橡胶塞孔时,用厚布护手,紧握用水湿润的玻璃管插入端,缓慢旋进塞孔中
D.实验时不慎打破温度计水银球,用滴管将水银吸出放入水封的小瓶中,残破的温度计插入装有硫粉的广口瓶中
4.某学生做完实验后,采用下列方法清洗所用仪器:
①用浓氨水清洗做过银镜反应后的试管
②用酒精清洗做过碘升华实验的烧杯
③用盐酸清洗长期存放三氯化铁溶液的试剂瓶
④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盛过苯酚的试管
⑤用热氢氧化钠的浓溶液清洗沾有硫黄的试管
下列对以上操作的判断,正确的是( )
A.除①外都对 B.除⑤外都对
C.③④不对 D.全都正确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盛放NaOH溶液时,使用带玻璃塞的磨口瓶
B.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C.NaCl溶液蒸发结晶时,蒸发皿中有晶体析出并剩余少量液体即停止加热
D.做钠的燃烧实验时,可将钠放在坩埚或蒸发皿中直接加热
6.以下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序号为⑧和⑩的仪器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在分液操作中,必须用到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_(填序号)。
(3)能作反应容器且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上述中的________(填名称)。
(4)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填序号)。
(5)仪器上标有温度的是________(填序号)。
图K1-1
(6)如图K1-2所示是温度计、量筒、滴定管的一部分,下述读数(虚线刻度)及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①是量筒,读数为2.5 mL
B.②是量筒,读数为2.5 mL
C.③是滴定管,读数为2.5 mL
D.②是温度计,读数为2.5 ℃
图K1-2
能力提升
7.对下列装置,不添加其他仪器无法检查气密性的是( )
A B
C D
图K1-3
8.“绿色化学实验”已走进课堂,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图K1-4
①实验室收集氨气采用图(a)所示装置
②实验室中做氯气与钠反应实验时采用图(b)所示装置
③实验室中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气与酸生成铵盐的实验
④实验室中采用图(c)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9.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
编号 实验 操作
A 钠与水反应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B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1000 mL 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1000 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
C 排出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 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
D 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受容器,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润洗酸式滴定管时应从滴定管上口加入3~5 mL所要盛装的酸溶液,倾斜着转动滴定管,使液体润湿其内壁,再从上口倒出,重复2~3次
B.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多于容积的2/3,若不慎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迅速用水灭火
C.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先将硫代硫酸钠溶液、硫酸溶液分别在水浴中加热,然后混合
D.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时,将浓硝酸沿器壁慢慢加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11.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
课时作业(一)
1.[解析] A 二硫化碳(CS2)是一种有毒的有机溶剂,且白磷溶解在二硫化碳中,敞口放置污染环境,A项错误;金属钠活泼性强,浸在盛有煤油的试剂瓶中,防止其与空气接触变质,B项正确;浓硝酸见光易分解,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C项正确;溴腐蚀橡胶,不能用橡胶塞,应放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D项正确。
2.C [解析] 试管可以给液体、固体加热,而烧杯只能用于给液体加热,A项错误;使食盐水中的NaCl晶体析出的方法通常是蒸发结晶,使用的仪器应是蒸发皿而不是坩埚,B项错误;由于物质鉴别所用试剂量较少,故应使用试管作反应容器,通过胶头滴管滴加试剂,C项正确;向滴定管中添加溶液的方法是直接将试剂瓶中的液体转移到滴定管中,不使用漏斗,D项错误。
3.B
4.A [解析] ①用稀硝酸清洗做过银镜反应后的试管,错误;②由于碘单质容易溶解在酒精中,所以可以用酒精清洗做过碘升华实验的烧杯,正确;③三氯化铁在溶液中容易发生水解产生氢氧化铁,用盐酸清洗可除去,正确;④苯酚有弱酸性,能够与NaOH发生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因此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盛过苯酚的试管,正确;⑤S单质能够与热的碱溶液发生歧化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正确。
5.C [解析] 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二氧化硅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黏性较强的硅酸钠,将玻璃塞和瓶口黏合在一起,不易打开,应该用橡皮塞,A不正确;苯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萃取溴时,苯层在上层,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B不正确;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晶体应蒸发结晶,蒸发皿中有晶体析出并剩余少量液体即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其蒸干,C正确;给固体加热时可用坩埚,但不能用蒸发皿,D项错误。
6.(1)容量瓶 冷凝管 (2)②⑥ (3)试管
(4)②④⑧⑨ (5)⑧⑨ (6)B
[解析] 在分液操作中用到分液漏斗和烧杯;能作为反应容器且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配制溶液时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容量瓶、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量筒上标有温度。(6)分析刻度可知①是温度计;②是量筒,读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③是滴定管,读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分析可知选B。
7.A [解析] A项,图中的装置分液漏斗液面上的气体与烧瓶内气体相通,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上下压强相等,所以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液体都会顺利滴下,所以不能检查出装置是否漏气,A项正确。B项,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若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所以能检查出装置是否漏气,B项错误。C项,对于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主要是通过气体受热后体积膨胀、压强增大来进行检验,即用手握住试管外壁,如果装置漏气,压强不变化,就无现象;如果装置不漏气,温度升高,压强变大,就会在导管口产生气泡,所以能检查出装置是否漏气,C项错误;D项,图中的装置向外拉活塞,若气密性良好,则导管口会有气泡产生,若气密性不好则不会有气泡产生,所以能检查出装置是否漏气,D项错误。
8.C [解析] ①实验室收集氨气采用图(a)所示装置,用滴有酚酞的水吸收溢出的氨气,即可知氨气是否集满,又可防止污染环境,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②实验室中做氯气与钠的反应实验时采用图(b)所示装置,用浸有碱液的棉团可以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因此也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③实验室中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气与酸反应生成铵盐的实验,挥发的氯化氢和氨气会污染大气,因此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④实验室中采用图(c)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生成的氮的氧化物及时收集在气球里面,也可以防止污染环境,也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9.C [解析] 在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烧杯中的水不能放满,A错误;在配制溶液时固体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B错误;在进行分液时上层液体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D错误。
10.C [解析] 润洗滴定管应将洗涤液从滴定管的下端放出,A项错误;酒精在实验桌上燃烧,应用湿抹布盖灭,B项错误;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时,由于浓硫酸的密度比硝酸大,而且溶解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应该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D项错误。
11.C [解析] 除杂应长进短出,A项错误;铜作阳极铜溶解,B项错误;用分液漏斗分离水和四氯化碳,C项正确;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应将温度计插入到小烧杯中,D项错误。
12.D [解析] CuSO4溶液浓缩结晶需要加热,缺少酒精灯,A项错误;用盐酸除去BaSO4中的BaCO3,方法是将固体样品溶于盐酸中后过滤、洗涤,缺少组成过滤器的仪器——漏斗,B项错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需要称取一定质量的NaCl,缺少称量用的托盘天平,C项错误;除去NaBr溶液中少量的NaI,只需将溴水加入含有少量NaI的NaBr溶液充分反应后,再采取萃取操作即可,因此需要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分液漏斗,D项正确。
13.(1)胶头滴管 取用少量液体药品
(2)b+3(a-b)5或a-2(a-b)5
(3)①CD ②打开止水夹a、b,气体即可由d导出
[解析] (1)图甲是胶头滴管,主要用来取用少量液体药品。(2)量筒的数值从下往上逐渐增大,在刻度“a”和“b”间有4个小刻度,每2个相邻刻度间所表示的液体体积为a-b5,据此可表示出所量取的液体体积。(3)①Ⅱ瓶中左侧导管伸入液面以下,打开止水夹a、b,从d导管通入气体,可将液体排入Ⅰ瓶,随后关闭止水夹a、b,可将气体储存在Ⅱ瓶中,A对;c导管伸入Ⅰ瓶底部,液体不会流出,所以c导管上不用加止水夹,B对、C错。通过产生氢气的压力不能使金属和酸液完全分离而使反应停止,D错误。②打开止水夹a、b,Ⅰ瓶中液体流下将Ⅱ瓶中气体排出。
14.(1)①用止水夹夹紧橡皮管,然后从长颈漏斗向U形管中加水,若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且一段时间不变化,说明气密性良好
②从长颈漏斗中加入少量蒸馏水使溶液与锌粒接触(答案合理即可)
(2)能 2Al+2OH-+2H2O===2AlO-2+3H2↑
(3)不可行 广口瓶被橡皮塞密封后,瓶内的气压会随液体的加入而增大,使试管中的液体不能在关闭止水夹时排入广口瓶中,因而不能使反应随时停止,甚至会由于容器中气压过高而发生危险
[解析] (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关键是使装置内外的气体形成压强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微热法”和“液差法”。根据装置甲的特点,可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