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10字)
关于中学文学教学的点滴思考
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 张小兵
邮编:211100 信箱:nantongzxb@sina.com
来信请寄: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语文组 张小兵收 联系电话:13813933003
张小兵,男,江苏如东人,江苏省鲁迅研究会会员。发表诗歌、散文50余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
内容提要:文学教学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了半壁江山,面对教材的不断改革,我们的教学观念必须革新,教学方法必须改进。本文从试图从中学文学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教材的选择、作品的诵读、教学的教法等方面谈点感受。
关 键 词: 中学文学 教学 思考
文学是山间潺潺的溪水,清新而欢畅;文学是滴滴芳醇的美酒,历久而弥香。文学是社会和人生的镜子,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文学是情感和思维的交织,是阅历和理想的冲突,是思想的流淌和形象的再造。文学是“创造的、个性的、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趣味的,是心灵里的笑语和泪珠”。(冰心)因此,文学教学是一项“情”与“理”交融的系统工程。
中学文学教学的教学目标必须明确,我们要将它和小学、大学的教学目标区分开来。张志公先生指出,中学文学教学应是“指导学生阅读丰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获得必要的文学知识,培养和提高文学素养,同时寓思想教育于其中,培养远大的理想抱负,高尚的趣味情操,并寓智力开发的目标于其中,培养活跃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以至创造思维的能力”。可见,中学文学教学在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我们大致可以将中学文学教育的教学目的定位为:学习我国和外国的优秀文学作品,培养文学语言的语感,发展形象思维,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发展个性,健全人性;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喜爱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陶冶崇高的情操,提高文化素质。
当然,中学文学教学的教材必须科学,而有利于加强文学教学。上世纪50年代的汉语文学分科教学,是对历来语文教学进行的大改革。1953年12月中央语文教学问题委员会给党中央的《关于改进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报告》中说:“我国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历来是把语言和文学混在一起教。这样教的结果,不论从语言方面看,还是从文学方面看,都遭到了很大的失败。”而80年代以来的教材又多为混合型,从教学结果来看,各方面都未达到预期目的。我认为,文学教材单独编写,或分编,单独设科教学,有利于将文学教学落到实处。
同时,我们的教材在选择作品时必须注意到文学的“情”、“理”和“趣”。
文学的“情”是生活中“情”的再现和创造,因此是丰富多彩的,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有爱国情、师生情、友情、爱情、亲情等。目前,我们的许多学生热衷于歌星、影星的追捧,一些学生甚至达到疯狂的程度:某某明星来演出,我们的一些学生宁可饿肚子、苦父母,也要买票入场;某某明星恋爱了,我们的一些少男少女便有“看破红尘,隐身世外”的念头,某某明星自杀,我们的一些学生也要轻生┄┄这些都是“情商”低下的表现。因此,文学作品的选择绝不可“趋理而悖情”。